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东阳市档案馆近日接连收到两份重要资料——分别来自日军入侵东阳亲历者、92岁的郭则秀以及抗日士兵杜海清的后人。这些资料为研究东阳地区抗日战争历史提供了鲜活的一手素材。
8月8日,东阳市民杜梦玄与兄嫂几人一起,向东阳市档案馆捐赠了几样东西:其外公杜海清(日记中又曾写作杜清)留下的抗战时期日记本、老照片和旧书籍。其中,日记本虽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但关键信息仍可辨认。
日记记载了七七事变后,杜海清前往浙江省军管区司令部东阳社训班受训的经过及抗日经历。杜海清的后人们表示,捐赠这些资料能让更多人了解那段抗战历史,在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具有纪念意义。
而在杜海清后人捐赠其日记等资料前几天的8月5日,家住歌山镇林头村的92岁老人郭则秀向东阳市档案馆,捐赠了《辉煌林头》一书,以及手绘的日军入侵林头村地图和亲笔回忆手稿。
郭则秀自幼酷爱书画与写作,曾任村里的文书,《辉煌林头》一书便是由其撰写的,此次不仅捐赠了书籍,还特意从书中精选抗战相关内容整理捐赠。郭则秀之子郭长林介绍,父亲为此次捐赠筹备多日,不仅整理出《林头人民抗日目录(1943-1945)》,还特别摘录了《黄龙山阻击战》《日机轰炸林头》《日寇在林头烧杀掳掠》等9个篇章,系统呈现了林头村在抗战时期的历史。
此次捐赠的回忆手稿,老人挑选了1942年11月的“林头黄龙山抗日”的篇章:当时500余日伪军分两路扫荡林头村,遭到抗日武装的顽强阻击,最终溃败而逃。此战成功粉碎了日寇侵占南乡的企图,取得当地抗日斗争的重大胜利。
手绘图则清晰呈现了林头黄龙山一战中,日军的进攻路线与地方防守情况。它根据老人儿时经历绘就的初稿,后经走访调研及回溯记忆补充完善而成。问及“为何单单选择这一篇章捐赠”,老人说,这场胜利不管是对东阳还是林头村来说都意义重大。
中共东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撰的《东阳市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调研集》中,收录了郭则秀的采访记录,内容已公证。其中提到的731部队施放的鼠疫杆菌给林头村带来的影响,与老人此次的回忆涉及鼠疫部分吻合,基本印证了其真实性。抗日士兵杜海清的笔记等内容,也为后人研究抗战历史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东阳市档案馆电子档案管理中心主任张金芸表示,将对这些资料进行存档,并计划进行数字化扫描,供研究者使用。 本报记者 黄娇丽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