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金华,骄阳似火。昨天上午8时,在浦江县新农批市场,根庆土特产店的业主朱玉莲一边在手机直播,一边忙着将基地刚送来的葡萄装箱。
借助直播电商销往外地
“这几箱是发往上海的,粉丝特意交代要最新鲜的巨峰葡萄。”朱玉莲麻利地用软纸将葡萄串包裹好,再放进铺着冰袋的箱子里,“三伏天温度太高,冰袋得多放两袋,不能让果子在路上‘中暑’。”上午9时,邮政快递车的喇叭声在门口响起,朱玉莲与快递员一同将快递装车,各类葡萄、桃形李等水果把车厢装得满满当当。“今天的快递大概有20来件,这只是平常一天的量。”朱玉莲一边说着,一边不忘招呼店里的上门生意。随着电商的纵深推进,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外地客户已成为该店业务发展新的增长极,朱玉莲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外地粉丝求购量越来越大。
每一口甜蜜都来自金华
在金东区源东乡的白桃种植园,果农们发明了“双保险”保鲜法:先在桃子表面裹上软纸,再放进铺着吸水棉的泡沫箱,最后盖上带透气孔的盖子。“今年高温天多,桃子成熟快,好在有电商平台帮忙销售,不然这么好的果子可能烂在地里。”种植户王杏娟说,村里的合作社和顺丰合作开通了“白桃专线”,从果园到消费者手中全程不超过48小时,今年的白桃电商销量比去年翻了一番。
在武义县的蜜梨种植区,电商经营户李媛正在果园里进行直播。镜头前她拿起一个刚摘下的蜜梨,切开后汁水四溢,直播间里弹出一连串订单信息。“现在每天直播两小时,能卖出去100多箱蜜梨。”李媛说,她身后几名工人正忙着将直播订单的蜜梨打包,每个箱子里都放着一张印有蜜梨生长过程的明信片,“要让客户知道,他们吃的每一口甜蜜,都来自金华的好山好水。”
为了让农产品走得更远,金华各地都在打通流通“最后一公里”。浦江县在新农批市场设立了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点,经营户足不出市就能发快递;兰溪市建成了杨梅冷链物流中心,通过预冷处理延长保鲜期;金东区开通了"农产品专线",将分散的种植户与电商平台连接起来。这些举措,让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距离越来越近。本报记者 方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