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警十年,他心系民生小事,把人民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
他是陈浩天,兰溪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开发区中队的副中队长,也是群众眼中的“暖男警官”,多次获评兰溪市优秀公务员、两次记个人嘉奖,更收获了31面锦旗和无数声发自肺腑的“谢谢”。
危急时刻,他是群众的“定心丸”
开发区是兰溪的工业重心,3.1万名企业员工、川流不息的车辆、留守老人的出行交织成复杂的交通管理网络。而陈浩天的身影,总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刻出现。
一次追尾事故中,副驾驶乘客被变形车头困住,血流不止。情况紧急,陈浩天钻进满是油污和玻璃碎片的狭小空间,独自托举伤者近10分钟。“别怕,有我在!”陈浩天的安抚声成了伤者的“定心丸”。当伤者被抬上担架的瞬间,力竭的他重重摔倒,手被玻璃碎片割出血,他却轻描淡写地说:“人没事就好。”
这样的事并非个例。炎炎夏日,陈浩天巡逻时发现一位迷路老人在路边徘徊,满脸通红、神情恍惚。陈浩天见状,担心老人中暑,将其搀扶至阴凉处,为其擦拭汗水,并贴心地递上一瓶水,又通过村社微信群迅速寻找并联系家属,驾车护送其回家。
巧用妙招,他是企业的“小管家”
“管好67家货运企业,就守住了辖区安全的‘大半边天’。”陈浩天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辖区企业的车辆数、员工通勤特点。针对企业密集、货车及电动三轮车多的现状,他打出“源头治理+精准宣传”的组合拳。
“以前总因不熟悉路况被罚,现在群里提前说、引导办,省心多了!”正在开发区纺织厂装运棉纱的货车司机点赞的正是陈浩天的“妙招”。外籍货车误入禁行区曾是拥堵“顽疾”,陈浩天逐家走访货运企业,当好“企业管家”,督促落实主体责任;他还在330国道设置检查点排查出103辆高频进入辖区的外籍车辆,建起“车友微信群”,每天推送违法案例和路况提醒。
针对部分电动自行车车主不戴头盔的现象,他创新“处罚+扩散”模式,在查获交通违法行为的驾驶人后,要求其在朋友圈、村民群转发安全提醒。“一个群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宣传效果成倍放大。”如今,辖区7个违法现象高发路口的守法率提升至90%以上,企业员工组成的“文明劝导队”更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青春坚守,平安路上的“守护者”
“小陈,谢谢你,我的老伴经过治疗已经顺利出院,感谢你的耐心和专业。”7月初,陈浩天收到了交通事故中当事人家属送来的印有“热心为民 尽职尽责”的锦旗,这是陈浩天从警以来收到的第31面锦旗。10年来,他处理事故7450余起,侦破逃逸案件126起,做到事故处置“零投诉”。
赤溪街道的石龙头村曾因道路隐患频发事故,陈浩天主动请缨担任“道路警长”,排查出96处隐患点,推动多部门联合整改。如今,新装的路灯照亮了夜归人的路,闪光的斑马线守护着村民安全。“以前黑灯瞎火不好走,现在踏实多了!”胡大爷看到家门口的变化,不禁感叹道。为了让隐患治理形成闭环,他建立“挂图作战”机制,协调交通局、开发区管委会、兰江街道等多部门将排查的隐患点全部完成整改,在重点路口增设了8盏路灯、16盏爆闪灯、30组发光道钉等,让辖区的平安看得见。
晨曦中疏导交通,深夜里排查隐患,陈浩天的警服浸透了汗水,手掌磨出了老茧,却把“温暖”刻进了群众心里。“锦旗会褪色,但群众的信任,得用一辈子去守护。”这句朴实的话语,正是他对初心的最好诠释。
通讯员 董剑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