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王振阳坦言,从今年2月得知哈佛跳蚤机器人的成绩后,该团队就在不断调试设备,朝着目标冲刺。现场第一次挑战,王振阳触发开关,意外发生了,仿生青蛙机器人在空中发生炸机。
“我得先把仿生青蛙机器人调整到战斗模式。”现场,王振阳将它拆开,取下腿部结构,换了另外一个零件。第二次挑战,仿生青蛙机器人虽然跳得很远,却偏离了赛道。随后,王振阳进行简单调试,再次触发开关,仿生青蛙机器人一跃而起,稳稳落地。
经过现场测量,最终确定仿生青蛙机器人的跳跃成绩为5.291米,是自身体长的53倍。“让我们恭喜仿生青蛙机器人团队,突破了自己,创造了奇迹。”主持人激动呐喊,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朝未来冲刺
希望让它跳上太空
王振阳介绍,他们基于青蛙跳跃机理研发的超高性能仿生青蛙机器人,目前已实现全自动储能跳跃、落地扶正等功能,正在申请新材料、储能系统等领域的6项发明专利。2024年11月科技查新报告显示,其“跳跃性能位居全球前列”。
王振阳从小热爱航空航天事业,初中就参加了宁波市科协举办的航模比赛并获得一等奖。上大学后,他加入由智能制造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院长黄鹏程领衔的“机器人加工与装备技术”实验室,并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组建了“跳远高手”团队。
仿生青蛙机器人的科技密码在哪里?“我们运用蒙特卡罗空间算法,求解跳跃轨迹分布变化;通过设置11个不同的重心坐标,得出最佳跳跃重心;建立后腿参数化运动模型,得到256个仿真结果,最终确定最佳跳跃性能的后腿结构参数。”团队成员朱奕然透露,团队成员将这款高性能仿生青蛙机器人分为驱动、传动、储能、释放、前腿、后腿等6个部分,前后完成了22次迭代升级,实验损耗电机200余个,建模测试达10万余次。
去年7月,该团队在仿生青蛙机器人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最终打败哈工大、国防科大、上海交大等名校战队,获得第一名。主攻智能化装备设计与制造、超精密加工、工业特种机器人的浙江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曾晰教授评价说:“该团队研发的仿生青蛙机器人充分解耦蛙类跳跃运动中的肌肉骨骼协同机制,相关指标居国际同类研究前列。”
目前,王振阳正领衔团队成员撰写论文,希望向全世界介绍来自金华的科技力量。王振阳说:“我们希望能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将这款高性能仿生跳跃机器人再升级,让它跳上太空,为国家航空航天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