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暑气渐消。永康市西溪镇西溪村的一棵大樟树下,几位老人摇着蒲扇闲话家常,孩子们绕着粗壮的树干追逐嬉闹,不远处,一座三层小白楼分外显眼,它有个既接地气又有韵味的名字——“樟树脚一号”。
走进篱笆小门,只见成片的芭蕉树枝繁叶茂,仿佛一把把绿色的大伞,郁郁葱葱“盖”住了前院,穿过一排整齐的竹子,脚下是鹅卵石铺就的小道,鱼儿在小池子里游弋,假山上泉水叮咚作响,院子中间摆放着古色古香的茶桌和凳子……
“这哪是农家小院,分明是把一个小公园搬进了家里。”初入小院的人纷纷感慨。
“樟树脚一号”的主人叫吕哲学,是土生土长的本村人。谈及缘何在村里建造这样一个精致的小院,吕哲学说:“几年前村里要进行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我就趁着这个时机改造了一下老房子。”
吕哲学之前曾在外地工作,但对村子充满了感情,能把老房收拾收拾,他和妻子吕江英都很高兴。“我们年纪大了,孩子有自己的事业,趁着村庄环境越来越好,自己再把房子收拾得妥妥当当,那肯定住得又舒服又踏实。”吕江英说。
就这样,吕哲学从2019年3月开始装修,从设计规划,到物料采购,再到现场施工,都由吕哲学一手操办。“整个改造花了四个多月,除了水电等硬装工程找装修队,其他大部分工作都是我自己动手完成的。”吕哲学说,“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装修设计都是凭感觉,没想到最后呈现的样子还不错。”
在吕哲学看来,大自然里有着独特的美学,农村的老物件里也藏着美。“装修时我喜欢四处‘捡宝贝’,别看它们平平无奇,安置到院子里就是一处景观,省钱又好看。”吕哲学说。除了把喂鸡的食槽做花盆,从田野里“淘”来一口水缸打造鱼池,把榨糖桌改成院子里的茶桌,吕哲学还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用废弃竹子制作了楼上的窗户,把随处可见的枯枝、芦苇做成装饰,就连鱼儿也是从乡野抓回来的。
曾经旧墙破瓦的老房子摇身一变成了精致小院,甚至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一处“网红景点”。“经常有村民或其他地方的人慕名来我家参观,我就干脆把门开着,只要进来的,都是客人,很有儿时走家串户的睦邻味道,这才是农村该有的样子。”
吕哲学“土味设计师”的名声渐渐传开,村民改造老房子总来讨教。“改院子时全靠他指点,你看我家现在多漂亮。”村民吕中声竖着大拇指,语气里满是佩服。
如今,“樟树脚一号”成为村民家门口的“共享空间”,大家聚在美丽的小院里聊聊家长里短,吕哲学夫妻俩还特地开辟了阅读空间和瑜伽室,以满足村民们更多的文化需求。“我就爱热闹,这么多人喜欢来我家,高兴之余还挺有成就感。”吕哲学笑道。
本报记者 翁俏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