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9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金华晚报

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 市民无须恐慌

日期:07-29
字号:
版面:第03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全身红疹、手腕剧痛……近期,广东省出现的基孔肯雅热引发广泛关注。有不少市民对这个陌生且拗口的病感到疑惑,不清楚它的传播方式、发病特点以及是否会带来严重影响?为此,记者采访了金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专家表示,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且无人传人迹象,市民无须恐慌,牢记“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这一核心要点即可。

据了解,该疾病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是由携带病毒的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由于传播途径与登革热高度相似,有不少市民担心这种陌生的“热”会造成重症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对此,该中心传染病防制科副科长章光明表示,两种“热”传播途径一致,均是通过伊蚊叮咬传播,防控措施也大体一致,包括患者防蚊隔离、灭成蚊和清理孳生地等。

然而,两者也存在区别:一是传播能力,登革热潜伏期(感染至发病间隔)通常为5~9天,而基孔肯雅热通常为3~7天,传播能力更强;其次是临床症状的差异。“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基孔肯雅热痛得更久,登革热危险更大。”章光明说,“两者感染后都有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症状,但登革热通常是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少数感染者会因血小板降低造成人体脏器出血引发重症,严重者会死亡。基孔肯雅热患者则是手、腕、踝等小关节疼痛明显,个别患者持续时间较久,少数人群如新生儿、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如长期关节疼痛、心肌炎、脑炎等。”

病毒通过“蚊传人”传播,预防的关键在于防蚊灭蚊。连日来,金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重点场所蚊媒监测预警,规范开展成蚊及幼蚊密度监测。每月开展检查,确保监测质量,为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监测预警提供数据支持,并持续开展蚊传病原学监测工作,定期开展蚊虫抗药性监测。

金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科副科长李培珍提醒,没有积水就无蚊虫孳生,也就切断了传播链。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清空闲置的盆、罐、桶等容器,最好倒扣摆放,同时清理空调托盘、饮水机托盘等积水;水养植物每周彻底换水1次,清洗容器内壁和根部;宠物饮水碗、花盆底盘的积水要及时清空;储水容器(如水缸、水池等)要严密加盖,避免废弃瓶罐形成积水。

“居家可安装纱门、纱窗,睡前使用蚊帐,适时用蚊香、电蚊拍、灭蚊喷雾罐杀灭成蚊,定期清理卫生死角;清晨和傍晚是伊蚊活跃高峰期,在户外最好穿浅色长袖衣裤,裸露皮肤喷涂驱蚊剂,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积水区等蚊虫密集处久留。”李培珍说。

专家提醒,暑期是旅游出行高峰,建议市民在出行前密切关注目的地健康风险提示,旅途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如前往东南亚等蚊媒传染病流行地区,要做好个人防蚊措施,避免被蚊虫叮咬,返金后要进行两周的自我健康监测,若出现疑似症状要尽早就医,并告知医生旅居史。

本报记者 翁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