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华市公安局婺城分局城北派出所,社区民警廖祥洪的微信步数常年“霸榜”。日均2万步的背后,是他17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奉献。从走街串巷的安全检查,到苦口婆心的反诈宣传;从调解邻里纠纷,到帮扶独居老人,廖祥洪用脚步丈量社区,用真情服务群众,用行动诠释了一名社区民警的责任与担当。
走出来的“活地图”:把社区当成家
2008年2月,廖祥洪被调至城北派出所,成为郑岗山社区的社区民警。郑岗山社区地处金华老城区,老年人口占比超过40%,基础设施老旧,管理难度大。然而,廖祥洪却在这里扎下了根。17年来,他走遍了社区的每一条街巷,熟悉每一户居民的情况。3300余户住户的家庭情况、社区每条小路的分布,甚至谁家老人需要特殊照顾,他都了然于胸。
“社区就是我的家,居民就是我的家人。”这是廖祥洪常挂在嘴边的话。独居老人王大爷是他重点关照的对象之一。一次走访中,廖祥洪发现王大爷没有像往常一样下楼聊天,立即上门查看,发现老人因摔倒无法起身。他迅速联系救护车将老人送医,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要不是廖警官,我可能就危险了。”王大爷感激地说。
廖祥洪的手机里存着许多独居老人的联系方式,逢年过节,他总会挨家挨户走访,问问他们的需求。久而久之,老人们都把他当成了自家人。“有廖警官在,我们心里踏实。”社区居民张阿姨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调解专家”:多跑一趟,多说一句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调解纠纷是廖祥洪的“基本功”。在他看来,许多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关键在于能否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要找对方法,解开双方的心结。”
前不久,居民黄先生和陈女士因琐事发生争执,双方情绪激动,矛盾一度升级。廖祥洪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他没有急于评判对错,而是耐心倾听双方诉求,从中寻找化解矛盾的突破口。经过一番推心置腹的沟通,他找准问题症结,最终让两人握手言和。
“很多矛盾都是小事积累的,只要我们多跑一趟、多说一句,往往就能避免更大的冲突。”廖祥洪说。正是这种耐心和真诚,让他在调解纠纷时总能找到平衡点。在他的努力下,郑岗山社区的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居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逐年提升。
“反诈达人”:让安全宣传接地气
除了调解纠纷,廖祥洪还特别注重社区的安全防范。他深知,传统的发传单、开讲座效果有限,于是不断创新宣传方式,让安全知识真正走进群众心里。
针对社区老年人多的特点,他推出了“反诈菜篮”“反诈月饼”“反诈春联”等接地气的宣传方式,将反诈知识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他还定期组织消防检查、安全演练,并通过微信群发布警示案例,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
一次夜间巡逻中,廖祥洪发现某栋楼的电线老化严重,存在安全隐患。他立即联系物业和电力部门协调维修,及时排除了风险。“安全无小事,多看一眼、多问一句,可能就能避免一场事故。”廖祥洪说。
17年来,廖祥洪的足迹遍布郑岗山社区的角角落落。从清晨到深夜,从烈日到寒冬,他的身影始终出现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日行2万步,不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一名社区民警的坚守与担当。
“只要群众需要,我的脚步就不会停。”廖祥洪用最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最坚定的信念。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故事。他的每一步,都踏出了群众心中的信任;他的每一分付出,都让社区更加温暖、平安。
通讯员 陈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