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0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金华晚报

昨日入伏 “桑拿天”来了

日期:07-21
字号:
版面:第02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昨日,三伏天正式登场。与去年40天的“超长待机”不同,今年三伏天是30天的“标准版”——7月20日入初伏,7月30日进中伏,8月9日开启末伏,8月18日宣告结束。一般来说,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烤”验人的日子。

三伏天的划分与古代的干支纪日法密切相关。每年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起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起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起始日。庚日是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的日子,每隔10天出现一次。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时,中伏则为20天。今年,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所以,三伏天一共30天。

我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三伏天期间,我市天气特点主要表现为高温、高湿。副热带高压中心控制时,受强下沉气流影响,是酷暑高温天;副高位置偏北时受其南部东风气流影响,水汽含量会增加,高温加持下,空气湿度较大,闷热感会被进一步放大,人们稍一活动就会大汗淋漓,体感极为不适。

根据目前的形势,本周我市先后受副高底部偏东气流和海上热带气旋外围环流影响,多分散性雷阵雨天气,最高气温不算太高,但水汽条件好,湿度大,人体感觉闷热。建议大家每天出门都关好门窗,并携带雨具,以防局地强降水或雷雨大风带来的不利影响。

说到“湿热”,它的特征是气温高、湿度大、日温差小,也被称为“桑拿天”,夏季常出现在我国沿海、长江中下游以及华南等地。这种又闷又热的“桑拿天”容易使人无法及时散热,导致体温升高、心跳加快,甚至引发神经器官受损,严重的还可能引发热射病。

与“湿热”相对的是,夏天我国北方地区多为“干热”,它的特点是气温高、湿度低,日温差大,也被称为“烧烤天”。“烧烤天”意味着阳光强烈,地表温度高,长时间待在户外容易导致人体热损伤,引发热疹、日灼伤和中暑等疾病。

相同温度下,“湿热”比“干热”更难熬。气象学一般使用“湿球温度”来表征气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它是指空气通过水蒸发能降至的最低温度。通常认为,当湿球温度达30℃以上,人就会感觉窒息般的“湿热”;达到35℃,人就可能因无法排汗而导致代谢紊乱,造成生病甚至死亡。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炎热指数表明,当气温高于一定数值后,在相同气温下,相对湿度越大,体感温度的增幅就越明显。当气温超34℃,相对湿度达到50%时,体感温度能达到39.4℃;体感温度还会随湿度升高而升高,相对湿度超80%时,体感温度甚至能达到53.9℃。因此,相同气温条件下,“湿热”比“干热”更易引起中暑。

具体分日预报如下:

7月22日(星期二):多云,午后到夜里部分地区阴有阵雨或雷雨,气温26~35℃

7月23日(星期三):多云,午后到夜里部分地区阴有阵雨或雷雨,气温26~35℃

7月24日(星期四):多云到晴,午后到夜里部分地区阴有阵雨或雷雨,气温26~35℃

7月25日(星期五):多云,午后到夜里部分地区阴有阵雨或雷雨,气温26~35℃

7月26日(星期六):多云到阴,有时有阵雨或雷雨,气温25~33℃

7月27日(星期日):多云到阴,有时有阵雨或雷雨,气温25~32℃

本报记者 袁丁 通讯员 张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