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既能避暑,又能让孩子增长见识,比在家玩手机强多了!” 昨天带孩子到金华之光文化广场参观的市民李女士,说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 随着暑假到来,我市的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以下简称“三馆”)成为市民避暑学习的热门之选,自7月起接待人数大幅增长,青少年群体成为参观主力军。为满足市民需求,“三馆”纷纷采取措施优化服务。包括非遗婺剧展演、AI智能机器人科普展等特色活动,让孩子们感受科学魅力。
馆藏丰富有特色
“妈妈在直播间抢到了自然博物馆的专享门票,带我参观了各种动植物活态标本,在市中心就能遇见自然、感受生命之美。”市区江南某小学的柳晞昨天走进金华梦境自然博物馆的生态科学课堂展厅,“沉浸式”体验大自然的奥秘。
金华万泰购物公园的昆虫博物馆吸引众多家长带着孩子探寻“百宠千虫”的奥秘……金华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厚的文化遗产,博物馆发展文化基底坚实。除了金华市博物馆、上山遗址博物馆这样的主力军,一些民间博物馆聚焦地区特色,也承担起展示传播、科普研学、社会教育等功能,推动并丰富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走进上山遗址博物馆,光影构造下的展厅让游客犹如置身历史长河,一件件珍贵文物成为追溯万年稻作文明的密码。“我们通过创意策展,把研究成果和思考凝聚在基本陈列中,用文博语言把万年历史文脉呈现出来。上山遗址博物馆正加紧建设,我们将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和数字技术,丰富博物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打造中华文明传播的闪亮新名片。”金华市上山文化遗址管理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特色展陈有绝活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金华之光文化广场科技馆积极探索创新,借助数字技术构建“云上博物馆”,馆内分层设置了“生命与演化”“探索与发现”“设计与智造”“地球与宇宙”四大展区,打破时空限制,为广大市民带来全新的科普体验。金华多湖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楼峻告诉记者,目前,周末参观金华之光的游客已经达5000人次,是工作日的两倍,接下来客流还有望攀高。金华万佛塔打造VR精品文物数字互动体验,“万佛塔地宫出土文物AI数字艺术作品展”对出土文物进行“AI风格迁移”,在展览中游客可以通过触摸屏幕、手势感应与数字艺术作品互动,领略八婺文化的深厚内涵……
位于浦江县前吴乡袅溪村的浦江状元红博物馆暑假也迎来不少研学客人。目前我市共建有乡村博物馆108家,数量居全省第二,类型涵盖红色文化、非遗精品项目、传统文化展示和民间收藏等四类主题。这一批“小而美”“精而强”的博物馆,通过培育文创、特产、研学等“博物馆+”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和精神共富,让一些“高冷”文物迅速出圈。如婺州窑艺术馆的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达300多万元,满足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愿望。
本报记者 方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