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溪市的街头巷尾,人们常常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时而穿梭于景区疏导车流,时而在夜间排查道路隐患,时而在路口开设“马路学堂”普及交通安全知识。他是兰溪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云山中队民警杨扬,一名以“在岗一分钟,认真六十秒”为座右铭的基层交警。
从柔性执法到创新宣传,从隐患治理到警民协作,杨扬用实干诠释责任,用行动守护平安,连续三年获评优秀公务员。
旅游旺季的“暖心守护者”
每年暑期,兰溪市天下江南景区都会迎来旅游热潮,日均人流量超1.7万人次,交通压力陡增。面对这一挑战,杨扬和同事们常开启加班模式。
7月1日上午,来自上海的李女士因不熟悉路况,将车辆随意停放在景区周边道路。杨扬发现后并未直接处罚,而是递上一张印有停车地图的“暖心提示卡”,并耐心指引她前往正规停车场。“第一次来兰溪就感受到了温暖,必须给交警点赞!”李女士的感慨道出了许多外地游客的心声。这种“首违警告、轻违免罚”的柔性执法,让游客在陌生的城市感受到人文关怀。
为系统性解决景区交通拥堵问题,杨扬牵头协调文旅、交通等部门,创新推出“旅游保障3+3”机制:划定3处临时停车场、增设3条旅游专线接驳点、组建3支由交警、志愿者和商户组成的服务队;同时推行“首违预警、违停引导、快速处置”3项柔性管理措施。自6月中旬实施以来,该机制已引导1.2万余辆次外地游客车辆规范停放,景区周边道路通行效率提升40%,实现了交通秩序与旅游经济的“双赢”。
平安大道的“隐患啄木鸟”
“这个路口夜间照明不足,必须加装路灯。”今年5月,莲花路发生一起行人受伤事故,杨扬作为“道路警长”赶到现场后,敏锐发现事故背后隐藏的隐患。他当天便将问题上报至道路交通安全专业委员会,推动多部门联合整改,迅速安装了照明设施。
“道路警长制”是杨扬扎根基层的重要抓手。他负责黄大仙路、环城北路等10余条城市及农村道路的安全管理,通过“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累计排查整改80余处隐患,实现辖区“零重大事故”。针对农村交通安全短板,他积极推进“无交通事故村”创建,在十里亭村、黎明村等村落开展针对性宣传和设施改造。成效显而易见:环城北路交通事故量同比下降52.1%,受伤人数下降68.5%。
6月28日,黄大仙路新北站路口一辆大货车遗撒400余箱矿泉水,导致交通受阻。杨扬迅速组织过路群众组成“援助组”清理路面,仅用20分钟便恢复通行。这一幕被群众拍下后传到网上,引发全网点赞,浏览量突破10万。
马路学堂的“普法宣讲员”
“大姐,戴头盔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是在给生命上把锁。”在云山路口的马路学堂上,杨扬正举着破损的头盔,向市民王女士讲解真实事故案例。自2024年7月起,他在兰溪车流密集路口开设马路学堂,用警示教育片、现场演示等方式为交通违法者“补课”。一年来,已有7200余名市民参与学习。
针对农村地区“一老一小”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杨扬在后地村开设“乡村学堂”,不仅配备老花镜方便老人阅读宣传册,还通过有奖问答赠送了1200余个爱心头盔。村民李大伯笑着说:“以前觉得交警只会罚款,现在才知道他们是真心为咱好!”
杨扬还善于借助新媒体扩大宣传覆盖面。他录制“杨扬说交通”系列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达23万次;在抖音直播中围绕“礼让斑马线”“一盔一带”等主题与市民互动,单场观看量超9万。另外,他推动1100余名违法者变身“宣传员”,用亲身经历警示他人。如今,辖区内11个重点路口电动自行车守法率已达92%以上。
“每减少一起事故,每多一个人戴上头盔,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杨扬的这句话,道出了一名基层交警的初心。从景区到乡村,从线下到线上,他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创新破解难题,让“在岗一分钟,认真六十秒”的精神化作兰溪街头最温暖的风,吹进每一位交通参与者的心中。
通讯员 董剑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