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在永康市唐先镇志军家庭农场的葡萄园里,一株冠如华盖的夏黑葡萄树又一次迎来高光时刻。由省、市两级农业科学院以及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家共同组成的“浙江农业之最”专家验收组,前来对该株葡萄树进行单株结串数的测产验收工作。
验收组的专家依据葡萄树的树形,以主蔓为界限,分侧进行穗数统计。一名专家点穗数,一名专家核对,还有一名专家在一旁记录数据。与此同时,永康市公证处的两名工作人员全程监督,确保测定程序和数据无误。经过对该株葡萄树分区块测产,最终统计该株葡萄树的结串数达到1290串。让人惊叹的是,现场多次随机采摘的葡萄果实,经检测糖度都在20度左右,而且果形饱满圆润,色泽均匀。专家介绍,在测产过程中,已经将不良果串剔除在外,所以这1290串均为商品果穗数,每一串均达到上市的标准。
“这个结果让我特别高兴。”农场主方志军古铜色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他透露,在前期进行自测时,串数比最终的验收结果略高一些,“毕竟会有1%~2%的损耗,不过整体预估数量和最终结果基本吻合”。
此次纪录的刷新,恰逢志军农场在2021年创下1063串纪录的4周年。据悉,这株葡萄树堪称农场的“明星选手”。自2017年起,它已经连续多年打破“单株结果串数最多”的“浙江农业之最”纪录。虽然在2022年,这一纪录被安吉的1140串所反超,但今年这株老树仿佛焕发出新的生机,叶蔓覆盖面积从原来的220平方米扩展到了如今的280平方米。
大树冠的栽培模式,正是这株葡萄树不断创造纪录的核心秘诀。与传统密植果园每亩种植150株葡萄不同,大树冠栽培模式每亩仅种植10余株。更大的生长空间,为葡萄提供了更充足的光照和通风条件,使得葡萄能够提前成熟,着色更加均匀,甜度也显著提升。同时,这种栽培模式总体人力成本能降低1/3以上。
“在葡萄开花后,我们就指导农场进行疏花疏果、科学施肥等工作。”永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陈红星指着碗口粗的巨型树冠说,“大树冠技术为葡萄的生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它们能够自由成长。280平方米还不是这株葡萄树的终点,未来当它的树冠发展到400平方米时,结出2000串葡萄完全是有可能的。”
通讯员 施俊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