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中高考分数陆续出炉,考生和家长们忙着填志愿、等待录取消息,而我市有一批学生,却早已通过体育单招政策提前“上岸”。
据了解,今年6月,金华市体育运动学校(下称金华体校)单招班54.76%的同学已被心仪的大学录取,其中不乏华东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知名高校。
“体学双优”,才能拿到名校“入场券”
体育单招单考为高考提前批,分为体育专项考试和文化考试两个部分,其中文化考试的科目为语文、数学、政治、英语,总分为600分,文化成绩的录取控制线不低于180分。另外,拥有二级运动员等级证书是参加体育单招考试的资格要求之一。
据了解,这一政策从1986年开始实施,首批由国家体委直接管理的6所体育类院校进行招生。近年来,该政策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2025年全国有6.4万多名考生报名。
金华体校单招班组建三年以来,每年的录取人数都能保持在50%以上。据了解,这几年体育单招院校数量逐年增加,2025年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等985、211高校也加入进来。如今对体育生的要求,不单单是“四肢发达”,光有体育特长还不够,文化课跟不上,考上名校很难。
为此,记者查看北京体育大学公示的2025年体育单招录取名单,其中497名考生,文化课分数最高为523分,500分以上18人,约占3.62%;450分以上109人,约占21.93%。“这是国家培养体育人才的大趋势,体育、文化‘两条腿齐迈进’。特别是名校的体育单招,文化成绩要求更高。”金华体校单招班班主任吕璐说。
文化、体育、心理“三管齐下”
为学生升学、成才搭梯
在金华体校,今年刚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的学生方红,正是“体学双优”的典型代表。该校体能教练汪洋谈起这个女生,连连赞叹她“特别能吃苦”。
方红的专业是拳击,每次进行各类专项训练,她都特别拼,除教练布置的日常训练外,还经常独自加练。在文化课学习上,更是挤出训练之外的时间,重点克服各类难点,“学到深夜是常有的事”。
收到沈阳体育学院录取通知书的王子鑫,回忆起备考这一年的经历,认为“人只有不断挑战个人的极限,才能知道自己走得有多远”。其中,英语是他的弱项,由于基础差,他跟着英语老师傅陈欢,从单词、语法、阅读一点点积累,最终收获不错的英语成绩。
学散打的杨雨晴,去年因膝关节受伤,体育专项考试时没有发挥好,错失录取机会。今年,她坚定地表示要继续复读,并通过一年的准备和努力,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被山东师范大学录取。“复读生的备考之路,更艰难,但他们的内心也更有力量。”在散打教练陈飞的印象中,杨雨晴特别刻苦,“体育训练时,即使膝盖在做理疗,她也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晚上,我去查寝,都已经23点了,雨晴和几个同学还在写作业、复习。”
“其实,每年单招考试,有不少孩子因为一些意外落榜,但他们并没有气馁,选择第二年再来。”单招班语文老师施前英说,体育单招升学的赛道上,既有耀眼的成功,也有激烈的竞争,这些年来,她见证了不少体育生不断冲击梦想的例子,“每个孩子都特别不容易”。
金华体校副校长林仁耀告诉记者,和普通高中相比,单招班冲刺高考的时间窗口很短,大多数学生文化课成绩比较薄弱,且水平参差不齐。为了有针对地为学生补文化课的短板,单招班的任课老师“因材施教”,对每一名学生进行水平摸底,个性化查漏补缺,备课量大。同时,老师也积极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当他们的状态出现起伏时,做好情绪疏导、正向引导,助力其考上理想的大学,为国家输送优质的体育人才。
据了解,金华体校今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截至目前,在省级各项目比赛中,金华体校学子拿到15枚金牌、26枚银牌、37枚铜牌。
在国家级比赛中,2025年上半年金华体校更是“全面开花”。其中,学生傅潇琦获全国田径室内锦标赛第二名,张雯玉、王宇辰分别获全国中学生田径精英赛第二名,陈盛冒嘉、金妍彤获全国青少年射箭锦标赛女子团体第一,王珏瑶荣获全国柔道积分赛(荣昌站)冠军,叶凌显、潘昱涵分别获全国青少年跆拳道锦标系列赛(南部)第二名,徐厚铭、倪梦彤分别获全国青少年跆拳道锦标系列赛(北部)第二名,徐佳玥获全国夏季游泳锦标赛第二名……
近年来,金华体校培养的运动员,已为我市体育事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本报记者 钱媛 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