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2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金华晚报

面对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做

日期:07-04
字号:
版面:第07版:6138热线       上一篇    下一篇

中考成绩公布,几家欢喜几家愁。孩子考得好,家长会夸赞、鼓励,还可能会炫耀、有求必应。孩子考得不理想,家长可能会安慰、开导,也可能会焦虑、发火。凡此种种,体现了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碰到这类情况,家长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值得好好思考。

孩子成绩有高有低 家长反应大不同

“这次中考,儿子考得不好不坏,能进心仪的重点高中,只是不知道能不能达到正取分数线。”市民陈女士说,儿子平时学习不算刻苦,估计只花了五分力气,如今能考出这个分数,她挺满意的。

中考分数出来之前,陈女士发现儿子很有压力。“他生怕自己考砸,我就开导他,中考只是人生的一个站点,而且无论什么分数,都有匹配的学校,我们可以在这个范围内选择最好的。”查分那天,丈夫提议让儿子自己查,他们则在客厅等待结果。过了十几分钟,儿子出来了,先笑了一下,然后又叹气。一看儿子这个表情,陈女士心里就有数了。“儿子的分数不算差,但是名次不高,所以他有点遗憾。”

这几天,陈女士跟其他家长交流比较多,得知平时成绩不如儿子的几个同学超常发挥,考得比儿子更好。“有对比就有伤害,儿子容易受打击,所以我有意识地把这些情况瞒下来,他也不会主动去打听。”这个星期,儿子主动提出上网课,表现得格外努力。陈女士为儿子的状态点赞,希望他积攒信心和力量,更好地面对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活。

市民吴先生的女儿这次考得不好,只有550多分。“女儿已经很难过了,我和妻子都不忍心责备她,还算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现实。”一家人商量之后,决定填报普通高中。乐观的吴先生还给女儿加油打气,让她对未来保持期待。类似处境的刘女士则用“崩溃”来形容自己。“之前几次模考,儿子成绩都不错,可能他有点骄傲了,结果这次中考失利,大家都没想到。”刘女士又失望又着急,接到好友电话时忍不住倾诉了一番。在好友的安慰和分析下,她慢慢冷静下来,然后跟孩子沟通,重新规划未来。

围绕“人”而非“分数”

传递积极的态度

6138热线志愿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姚豪雁说,家长首先应该让孩子明白,考试只是人生的一个节点,不是终点。不管说什么、做什么,始终围绕“人”而非“分数”。成绩理想时,帮助孩子保持谦逊、持续进步;成绩不理想时,与孩子共同分析原因、制定计划。更重要的是,通过日常的情感支持、价值观引导和资源整合,帮助孩子成长为身心健康、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个体。

如果孩子的表现没有达到预期,家长容易被负面情绪左右。姚豪雁提醒家长,和孩子沟通时,要避免说“你看某某考得多好”“我早就知道你考不好”“考成这样以后怎么办”之类,否则容易让孩子逆反。其实孩子考得不好,多多少少会有心理压力。家长只要传递出“我不会因为分数否定你,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的态度,就已经赢了一半。如果实在不知道说什么,递杯热牛奶、陪孩子安静地坐一会儿,也能带来正面效果。

每个孩子的基础、天赋和成长节奏不同,家长总是拿自家孩子跟别人家孩子进行比较,就会失衡。有些孩子虽然分数不高,但跟自己以前比,已经有所突破,这时家长应该认可孩子的努力和进步。有些孩子光看分数不算差,其实发挥失常,不如平时,他们的挫败感是真实的且需要被理解。总之,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作出恰当的反应。

近段时间,网上一些热门查分视频记录了家长的反应,并引发网友讨论。对于网友提到的“松弛感”,姚豪雁认为不能片面解读。“真正的松弛感,是温和坚定地立规矩,接纳孩子的节奏,耐心引导。至于当甩手掌柜,放纵不管,或者遇到家庭教育难题时,感觉无能为力就放手,这些都是‘伪松弛’,家长应该避免。”

本报记者 姚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