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听说过回流药的问题,总担心自己吃的药是否安全。现在看到药师会一一扫码查验,放心多了。”昨天,在市区秋滨一药店,市民李女士说药品追溯码的采集和应用消除了她的忧虑。
购药扫码,用药放心
昨天下午,在市区江南某连锁药店,记者以电子处方流转的方式通过医保结算购买了一盒“藿香正气水”,在药师指引下,用手机扫了药盒上的追溯码。“这上面显示是一次销售的信息,表明这盒药只有卖给您一次,没有被二次销售。”药店营业员解释,现在买药扫一扫追溯码,就能知道药品的全部信息,用药更安全、更放心。
根据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关于加强药品追溯码在医疗保障和工伤保险领域采集应用的通知》,今年7月1日起,销售环节按要求扫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对此前已采购的无追溯码药品,列入“无码库”管理,暂可进行医保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
药品流通监管更严格
“从7月1日开始,只要是医保结算的药品都必须扫码,这已经成为我们日常销售的标准流程,整体运行顺利。”在金华市中医医院附近一药店,负责人告诉记者。
药品追溯码是每盒药品的“电子身份证”,具有唯一性。一盒药品的追溯码,只应有一次被扫码销售的记录,若重复出现多次,就存在假药、回流药或药品被串换销售的可能。用手机扫描得到的药品追溯码由20位数字组成,是每一盒药品的唯一“电子身份证”,由生产企业在出厂时赋予,包含药品从生产、流通到销售的全链条信息。对于每个参保市民来说,在买药时用手机登录国家医保服务App进行扫码,就能看到追溯码内的信息,避免买到过期药或来源不明的药品。而药店采集入库药品的追溯码时,也能快速识别出异常批次药品,在发药给病人前就把问题药品拦截下来,让患者的用药安全更有保障。
本报记者 方令航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