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上午10时,湖南长沙唐人万寿园内,安哥拉幸运人集团董事长黄云丰与儿子黄灯,将两个花篮放在了袁隆平功勋纪念碑前。三鞠躬后,黄云丰捧起一袋远涉万里的稻米继续拾级而上,轻轻放在袁隆平院士墓前。“袁老师,这是我在非洲种的大米,又香又软。我永远牢记您的嘱托,让非洲更多的人吃上杂交米。”这袋产自非洲黑土地的杂交稻米,凝聚着中非农业合作6年的成果。
“3年内,我争取让安哥拉300万亩黑土地全部种上杂交水稻,改变当地60%粮食靠进口的现状。” 黄云丰在袁隆平墓前立下誓言。
逐梦安哥拉:如愿发展杂交稻
黄云丰是义乌市廿三里人,在服装行业掘到了第一桶金。2003年开始,他把视野转向西非安哥拉,在那里成立幸运人集团,从事加工制造业。2015年,安哥拉货币贬值,制造业不景气。就在黄云丰企业发展遭遇瓶颈时,从小生活在浙江农村的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安哥拉气候适宜,降水丰沛,土壤肥沃,当地的粮食却基本上依赖进口。“经济环境再怎么不好,大家总要吃饭啊!”黄云丰萌生了转型投资农业的想法。
投身农业的前几年,黄云丰主要对准当地的木薯种植和加工产业。后来,他发现非洲一些国家开始种植杂交水稻,而安哥拉很少有水稻,即使有产量也很低,亩产不到200公斤,只有中国杂交水稻产量的1/4左右,发展潜力巨大。于是,他决定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杂交水稻种植上。
为了把中国的杂交水稻引种到安哥拉,2018年10月29日,黄云丰回国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赶往湖南长沙去拜访袁隆平院士。
虽是初次见面,两人却聊得十分投缘,连饭都顾不上吃,一下子畅谈了足足4个小时。“我想让安哥拉人民都能吃饱饭。”黄云丰的这份初心感动了袁隆平,他当场题写“发展杂交稻 幸运安哥拉”予以勉励,并表示会全力支持黄云丰和他的企业种植杂交水稻,共同帮助非洲国家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2019年,袁氏种业与幸运人集团达成战略合作,着手在当地推广杂交水稻。从2019年的1.5万亩到2024年的4.5万亩,水稻亩产超过500公斤远高于当地传统水稻150公斤。适合安哥拉黑土地的“玉米+水稻”轮种以及水稻旱种这一经济又省力的方法被普及,杂交水稻在安哥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袁老师对我说过的话,我一直没有忘记。我相信安哥拉百姓也能实现禾下乘凉梦,能有饭吃,吃饱饭!”黄云丰说。
黑土地新生:中国稻浪新图景
“登盈农场的海拔约为800米,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当于东北的黑土地。正常年份降水量与湖南相当,温度常年保持在20℃至30℃,这样的黑土地十分适合种植杂交水稻。”湖南袁氏种业副总经理姚震球2018年曾率队前往安哥拉调研。他们根据当地种植条件和稻种资源,结合中国的杂交水稻品种,筛选出了适合当地种植的杂交水稻品种,试种以后,亩产提高了一倍多。在姚震球看来,安哥拉土地资源丰富,全国至少有1500万亩黑土地适合开发,如果都能种上杂交水稻,能基本解决当地粮食自给问题。
2019年,黄云丰一口气承包了安哥拉马兰热省150多万亩黑土地,成立登盈农场,开始了杂交水稻种植之路。“气候土壤适宜农业生产,土地平整连片适合机械化操作。引进适合的杂交水稻品种,再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来促进农业开发,我觉得安哥拉粮食短缺难题可以解决。”黄云丰为此专门组建了一个专家团队,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
在万里之遥承包这么大一个农场,黄云丰一个人忙不过来。于是,他一方面在非洲培养大量的农技人员和种田能手,另一方面让在老家的妻儿帮忙采购农业物资。上阵父子兵,儿子黄灯成了他的好帮手,农场那边需要什么,只要黄云丰一个微信,这边黄灯就会组织发货。
目前,黄云丰在安哥拉马兰热等3个省建有8个农场,面积达300万亩,约2000平方公里,租期60年。如今,植保无人机、联合收割机等先进的中国耕种设备不断运往安哥拉,200多名当地人经培训后上岗,在4.5万亩土地上与中国农技人员一起耕耘。农场种植的粮食在附近市场就能销售一空,其价格比同等进口产品便宜了30%以上。
助建大粮仓:更多人加盟同行
每年9月下旬到次年5月是安哥拉的雨季,隔一两天就会下场雨,每次下雨的时间一般都是在天亮前或者傍晚,这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有利。黄云丰总会在农场里,将所有的种子准备好,就等雨季来临。
为了在今年雨季到来前大干一番,已经5年多没回国的黄云丰,6月29日特意赶回义乌,7月1日在义乌组织了一场出海非洲推介会。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名投资者对黄云丰推出的“我们的逐梦计划”产生浓厚兴趣。
“我去过一望无际的安哥拉农庄,道路两旁长满一米多高的杂草,拨开草丛就能看到厚厚的黑土。如此肥沃的土地不种粮食,实在是可惜!”来自江西上饶的吴教敏对农场黑土地印象深刻,他打算先租3000亩土地种水稻。
推介会也吸引了来自全国的企业家。在埃塞俄比亚经商的顾建国考察非洲多国后,决定转行租地3000亩试种;来自山东的全明礼主要从事肥料和农机生意,他对逐梦安哥拉充满信心;南京的甘欣辉带来了植保无人机和防弹特种车技术;金华婺城区梅桂生更瞄准了配套的挖井业务,解决当地用水难题。
“走,跟非洲农场主去种地!”黄云丰的“我们的逐梦计划”,点燃了许多人投资非洲农业的热情。湖南长沙大地农业集团的尹云强是黄云丰视频号的忠实粉丝。得知黄云丰要去袁氏种业谈合作,他就早早地来到长沙高铁站等候,把黄云丰团队接到他的农业科研基地。“从土壤气候,到病虫害防治,再到米的口感研究,这里的五个实验室环环相扣,水稻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我们的实验室都能解决。”尹云强的介绍让黄云丰大开眼界,两个人促膝长谈,一直聊到深夜。尹云强决定,今年9月带团队赴安哥拉,组建水稻技术实验室。
袁隆平曾说过,粮食安全是全球课题,尤其在非洲,“覆盖全球梦”需加强国际协作。如今,中国技术、非洲沃土和华人勤勉的结合,正让“禾下乘凉梦”跨越国界。正如安哥拉农业和林业部长安东尼奥·阿西斯所说,中国拥有技术、经验和设备,而安哥拉拥有大片肥沃的待开发土地,两国农业合作不仅可以满足双方粮食供应需求,还将为其他非洲国家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本报记者 罗钟炉 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