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金华晚报

集卡、盲盒、“谷子”流行,家长如何应对

日期:04-23
字号:
版面:第07版:教育·互动       上一篇    下一篇

“妈妈,等你退休开家‘谷子’店好不好?”近日,邹女士的女儿在家里憧憬着未来。另一边,胡先生儿子兴致勃勃地展示自己的背包挂件:“这是‘吧唧’,这是‘痛包’……”一连串陌生词汇,让家长们一头雾水。

此“谷子”不是粮食,而是从英文单词“goods”演变而来的谐音,就是动漫里的各种周边,如徽章、立牌、挂件之类的小玩意。课间讨论稀有卡、刷拆盲盒视频、交换“谷子”……这些潮流玩具,已悄然融入孩子们的日常。对此,不少家长颇为焦虑:一边是孩子的热爱,一边是潜在的消费风险,这些潮流玩具魅力何在?

盲盒热与“谷子”潮:孩子的社交密码

记者走访市区商场,发现几乎每家商场都有售卖“谷子”、盲盒等产品。在江南某商场一家玩具店内,近30种不同款式的盲盒让人目不暇接,大热的哪吒系列盲盒摆在入口显眼处,仅这个IP就有近10种不同包装,单价从9.9元到69元不等。有的高端盲盒,整套购价高达上千元。10分钟内,就有五六拨孩子被吸引过来“看一看、摸一摸”。

在淘宝上,有“谷圈周边热卖榜”,一些店铺月售货量都在5000单以上,有的甚至过万。从评论区可以发现,这些商品几乎都是家长买给孩子的。邹女士说:“现在孩子几乎都玩这些,这成了他们社交的‘必需品’,就像咱们小时候玩弹珠、跳皮筋一样。”市区一小学老师也透露,学生经常会讨论这些玩具,花几百元购买的学生不在少数。

“孩子从幼儿园就迷上集卡,花了不少钱。”“孩子房间里贴了好多二次元海报,书包上也挂着徽章,有新品就想买。”“路过玩具店就挪不动脚,非要买个盲盒才肯走,可拆开后发现不是心仪的款式,随手就扔在一边。”不少家长感慨,孩子的热度“来得快去得也快”,新鲜感一过就抛在脑后。

也有家长发来照片表示,孩子把买回来的“谷子”、盲盒精心收藏在展示柜里,视若珍宝,时不时拿出来玩一玩,享受属于自己的快乐。

守护童心,也要警惕消费陷阱

孩子为何对盲盒、“谷子”等潮流产品如此“上头”?小学二年级学生瑞瑞的理由是“喜欢拆盲盒的那种惊喜感”。对此,金华市东市街小学高级教师、婺城区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洪丽芳认为,这背后是好奇心、从众心理与情绪刺激的三重作用——未知的神秘感、同伴间的攀比心态,以及开盒时如“坐过山车”般的情绪体验。

许多家长对此表现出理解与包容。小辰妈妈说:“我把买盲盒当奖励,这是他们这代人的快乐,但得把握好度,不能沉迷。”邹女士也表示:“逛街时会让女儿挑几个,童心需要呵护,我甚至打算给她布置个二次元房间。”

但胡先生的经历,给不少家长敲了一记警钟:“孩子用手机免密支付,偷偷花了300多元买盲盒,我赶紧把免密功能关了。”类似的新闻事件屡见不鲜——为集稀有卡花光2000元压岁钱,因交易卡牌泄露家长银行卡信息被骗14.3万元……这些案例也提醒家长,理解孩子兴趣的同时,更要帮助孩子守好消费底线,莫让“快乐”变成负担。

专家:家长应智慧护航孩子玩具之旅

既要守护童心,又要培养正确消费观,家长该如何做?洪丽芳给出了建议:

首先,家长要理性看待孩子对潮流玩具的喜爱,“消费观”背后是价值观、认知观、交友观。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引导孩子理性思考。比如,可以让孩子来当推销员,带着家长了解这类玩具;在孩子介绍的过程中,家长再把自己的一些想法、看法告诉他。顺畅的沟通,能给孩子带去一些积极的、正向的、健康的影响,让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其次,引导孩子正确认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比如,鼓励孩子自己设计盲盒,画喜欢的图案,甚至用家里的小物件来制作简易盲盒。这样,不仅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原本单纯的消费行为变成有趣的创意活动。

再者,家长要学会捕捉教育契机,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比如在家庭教育中加入一些理财方面的教育,引导孩子科学管理零花钱,适时和孩子交流一些健康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当潮流玩具和孩子的童年相遇,家长的智慧引导至关重要。洪丽芳补充说,尊重孩子的热爱,让童年的乐趣成为成长的滋养,而不是负担,这样孩子在享受潮流玩具带来的快乐时,也能学会合理消费,培养创造力和良好的品质。

本报记者 陈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