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而言,“有一种幸福,叫接孩子放学”,这不仅仅是一句表面上的话语,更像是一幅以爱为基调、以情为画笔,精心绘制的绚丽画卷,在你、我、他的暮年时光中缓缓展开,渲染出无尽的温馨与欢乐。
暖煦的午后,阳光仿若经岁月之手精心筛滤,悠然洒落尘世,携着一抹闲适与恬静。学校的放学铃声尚未敲响,校门口便已聚集起一群满怀期待的守候者。他们或三五成群,热切地交流育儿心得与生活琐事,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或独自静立,目光如炬,仿若能穿透校园深处,那眼神里,满是慈爱与憧憬。岁月在这些老人的面容上镌刻下或深或浅的痕迹,风霜似银霜点点,悄然染白了曾经的乌发。此刻,因对晚辈那份深入骨髓的爱,他们的身上散发着独特的光辉。
作为一名外公,我是这接孩子大军中平凡无奇的一员。每日午后3点或4点半,如候鸟归巢般,我准时现身于学校门外。我的掌上明珠——外孙女琦宝,恰似校园中一朵灿烂绽放、活力四射的向阳花。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汗水浸湿衣衫,我坚守岗位;数九寒冬,寒风凛冽,冰冷刺骨,我从未有过缺席。即便突遇暴雨,我也会毅然踏入没过膝盖的积水,抱起琦宝疾步朝车奔去,只为她不被雨水淋湿分毫。为确保琦宝能顺利归来,我总会提前半小时动身,或踱步缓行,或驾车前往。沿着那熟悉的街道徐徐前行,每一步似踏在岁月的琴弦上,奏响生活的悠然旋律。
我会与邻里亲朋热情招呼,分享家常趣事,嘴边常挂着:“接琦宝咯,这可是我每日的头等大事,容不得半点差池。”
等待中的放学铃声,终于似灵动的音符在校园内跳跃而起,刹那间,整个校园仿若被注入蓬勃活力,孩子们仿若一群欢快小鸟,伴着清脆的笑声,如潮水般从明亮的教室涌出。
“值日老师再见,保安叔叔再见!”听到这稚嫩的声音,我瞬间挺直脊梁,原本微驼的脊背如松般笔直。一双饱经沧桑的眼眸,此刻竟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迸射出幸福的光芒。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目不转睛地搜寻那个令我牵肠挂肚的小小身影,急切而仔细。当那熟悉身影如一抹阳光跃入眼帘,我顿时绽放出无比灿烂的笑容。琦宝那明亮的双眸恰似星辰闪耀,瞬间捕捉到外公那温暖亲切的身影。她仿若一只活泼的小白兔,带着满心热忱与亲昵,如离弦之箭般扑向我的怀抱。我张开宽厚温暖的双臂,将琦宝高高举过头顶,那爽朗开怀的笑声,在清新的空气中久久回荡,编织成一曲动人心弦的天伦之乐。
作家刘瑜曾写文章表达在接孩子放学的路上,看着孩子充满朝气的样子,就像看到生活最本真的希望。孩子的童真和自己内心的宁静交织,那是一种区别于学术成就等其他方面的幸福,这种幸福很纯粹,是一种生活给予的最直接的馈赠,在城市的喧嚣中,这就像一个宁静的港湾,让人找到最温暖的归处。
(徐益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