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金华晚报

家长要走出误区当好后盾

日期:04-18
字号:
版面:第07版:6138热线       上一篇    下一篇

前不久,“学生得了‘空心病’”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空心病”的主要表现是目标及兴趣缺失、自我价值感不强、情绪感知力低、不愿主动与他人交流等。不少孩子受到这种新型心理危机困扰,家长要及时关注。近日,在6138家长课堂暨慧心妈妈研学社,金华市银湖小学老师陈瑜婷从“空心病”谈到当下孩子的心理能量水平,并跟家长分享了一些应对方法。

孩子有这些表现,千万不能忽视

陈瑜婷从身边的一个案例讲起。前几天,一个孩子向她倾诉自己的烦恼。孩子感觉自己这段时间不对劲:莫名其妙冲爸爸妈妈或同学发脾气,发完脾气后又特别懊恼,开始自责;常常无缘无故就想哭,明明没有太伤心的事;觉得自己哪哪都不好,如果爸爸妈妈发生冲突,就会想“是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好,他们才会吵架”;不喜欢和同学玩,觉得挺吵、挺没意思;晚上躺在床上,就是睡不着,然后回忆白天哪些事情做得不好、同学怎么不喜欢自己,躲在被窝里哭。她把这种情况说给爸爸妈妈听,结果爸爸妈妈说她想得太多,太脆弱了。她觉得没有人能理解她,很难受,不知道怎么办。

很多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的世界那么单纯,他们所谓的烦恼都是不值一提的。其实,孩子也会出现心理上的一些困扰,需要家人、朋友更多的陪伴和理解。孩子有哪些表现,说明心理能量低?陈瑜婷列举了以下几点:吃不好、睡不好;爱发脾气,动不动流眼泪;经常与同学闹矛盾,认为同学不喜欢自己,当同学邀约一起玩,他(她)又觉得没意思、无聊;回到家总是一个人待在房间里,说话变少,做什么事情都没心情;成绩突然下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不进老师讲课,记不住东西;不像以前那么自信,总是否定自己,害怕出错或被人笑话。

唤醒心理能量,家长要成为助力

“当我们发现孩子心理能量低,或者孩子已经主动表达了自己最近状态不佳,我们首先要共情,理解孩子的脆弱、难受、痛苦等情绪,而不是觉得孩子在为自己找理由。”陈瑜婷说,有些孩子之所以遇到事情不愿意和家长说,就是因为得不到家长的理解。比如孩子爱哭鼻子,家长就觉得孩子太脆弱、太矫情,没有去关注孩子为什么遇到这么小的事情就会有这么大的情绪波动,然后想办法改善。孩子不想做作业,甚至不想上学,家长常常会认为孩子在偷懒。一旦孩子从家长那里听到这样的评价,就不会再向家长求助,而是选择自己默默承受。有的孩子会通过强大的自制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在短时间内恢复心理能量,有的孩子则长时间处在这种心理能量低的状态中。对此,家长应该正视孩子的心理需求,让孩子感到自己被爱、被关心,从而获得安全感。

其次,家长要用平等、接纳的态度,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如果家长遇到过类似情况,可以跟孩子说说自己当时的心情和做法。这样,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状态并非另类,无形中减轻心理压力。不过家长分享的经验未必适合孩子,只是提供一种参考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如果家长没有类似体验,也不太理解孩子的感受,可以坦诚地跟孩子说明这一点,同时表达倾听的意愿,问问孩子需要什么帮助,当好孩子的后盾。

作为成年人,家长容易站在自己的高度进行“俯视”,觉得孩子所说的根本就不是问题。陈瑜婷提醒家长尽量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学会“察言观色”,及时发现孩子的低能量时刻,然后给予正面引导,激发其内在动力。家长之于子女,就像土壤之于植物。肥沃的土壤,才能让植物茁壮生长。因此家长也要注意提升自己的心理能量,与孩子相处时,少一些攻击和指责,多一些肯定和鼓励。

本报记者 姚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