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的时节,《金华晚报》正走向创刊30周年的喜庆日子,我内心欣慰且感慨,皆因与《金华晚报》结缘30载,缘分如金,沉甸甸,亮闪闪。
1993年,金华日报社为更好地服务市民,创办了《婺州生活报》,为此公开向社会招聘及借调了十几名记者编辑。有此机缘,喜欢写作的我“半路出家”,由教师变身为媒体人,岗位是《金华日报》编辑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我常抽空为子报写稿,而《金华晚报》的前身正是《婺州生活报》。
30年来,《金华晚报》始终把全方位为市民服务作为头等大事,并充分体现在开设的版面、栏目上。针对社会上的集邮热,1995—1996年,《金华晚报》相关版面相继推出“邮坛周侃”“邮坛传真”栏目。我从小爱集邮,也是市集邮协会理事,利用这一平台,我积极撰写文章,共刊发数十篇,如《久违小本票 何日吐新蕊》《邮市“喊”寂寞 “猴儿”闹得欢》等,内容涉及新邮发行、邮票设计、佳邮评选、邮市分析等,受到邮迷欢迎。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外出旅游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金华晚报》及时推出旅游专版及栏目,加以宣传和引导。这正合我写作的“胃口”:我一直喜欢旅游,不仅每年要出行,从2007年起,更是利用年休假,连续4年夏季进行自驾游,从新疆、东北,到云南、西藏,足迹遍布全国各地,2014年还参加东南亚自驾游,进行了一趟特殊的国外游。感谢《金华晚报》提供的旅游版块,使得我撰写的游记、拍摄的照片能不时地亮相,与广大读者分享我的旅行故事,展现异地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其中,《金华晚报》2008年1月15日、2月5日的“时尚生活”版,分别刊发了我撰写的游记《都兰寺掠影》《敦煌莫高窟 飞天舞翩跹》,图文并茂地记录了我新疆自驾游的见闻和感受。《金华晚报》“视界”专版,曾推出“走出盆地 放眼世界”系列摄影报道,我的《斯里兰卡:印度洋岛国的魅力》等专题有幸见报。
2018年9月,我退休了,多年养成的写作习惯一时改不了,偶尔会为《金华晚报》投稿。当面向老年人、服务老年人的“晚晴”版推出后,我不仅积极撰稿,还受晚报邀请,与“晚晴”版通讯员交流游记写作的实践与体会。这是我的荣幸,更折射出晚报在办好报纸、培养通讯员队伍方面,是多么的用心、细心。
都说岁月如歌。一晃30年,我如歌岁月的一部分透过数百篇文章和百余幅照片,与不断发展的《金华晚报》同频共振,交汇融合,并将随着时光继续向前延伸。
这,就是我珍视如初、宛若金子似的缘分。
(张华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