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金华晚报

挖笋记

日期:04-17
字号:
版面:第06版:警营人文       上一篇    下一篇

成小龙(市公安局轨道分局)

小时候,我便钟情于竹。我喜爱竹子枝干分明,枝节有度,竹叶摇曳生姿,通体翠绿。炎炎夏日,置身于漫山遍野的江南竹林中,顿感神清气爽,凉意自生。

苏东坡先生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既是“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也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在中国文化里有着深厚的象征意义。

一个周末,有朋友相约,去他家挖笋,我欣然前往。跟随朋友登上北山,我们从赤心谷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来到南坡的一片竹林。

朋友们每人背着一把三尺柄的大锄头,却嘱咐我这个初次挖笋的人拎一把一尺柄的小锄头。到了竹林,大家便四散开来,挥动锄头各自劳作。有人教我寻找笋的方法:地势稍平的地方,容易积聚雨水,利于笋生长;竹子粗壮,竹叶翠绿,意味着母竹旺盛,笋也易生长;泥土肥沃厚实,颜色发黄且润泽,这样环境里的笋个大味美;若泥土微微隆起,或有一丝裂隙,下面可能就有冬笋。可朋友们挖着挖着,不时有大笋出土,只有我拎着小锄头在竹林里爬上爬下,东挖西刨,却一无所获。

虽然我没有挖到冬笋,但我看到了坚硬如铁的竹鞭。竹鞭粗细仅如人指,却能穿岩盘石,曲折纵横,在地下蔓延,交织成网。我们看到一株株竹子独立生长在地面,却不知山这边与山那边的竹子或许同根而生!在这个隐秘的地下“网络世界”,山南的一束阳光或许能照耀到山北的阴凉处,山北的一缕甘泉或许能滋润山南的干涸处。地表的竹子,此生彼灭,一枯一荣,犹如汪洋大海上的一朵浪花,漫长历史中的一个故事。

大自然拥有鬼斧神工的力量,孕育了世间万物,也赋予它们在进化繁衍中产生的神奇智慧,竹林亦是如此。冬初,竹子会长出冬笋,冬笋藏于土中,味道鲜美,被誉为山珍,引得野兽刨土觅食。人们怀着成事之德,呼朋唤友,一起挖掘冬笋、疏松土壤,成就一番景象。

来年春天,待到春风春雨滋润,春笋吸足营养,钻出地面,日夜快速生长,数日之间便能成林。

关于竹子的开花与重生,也是一段传奇。《山海经》记载竹子60年开一次花,开花后必定枯萎死亡。现代科学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的竹子,开花周期从30年到120年不等。虽然竹子开花后会死亡,但通过种子繁殖出的新竹子,能适应不同变化的环境,这是竹子独特的生存策略。

竹子四季常青,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与青春永驻。竹子空心有节的特性,代表着谦虚谨慎的品格与心态。竹子挺拔直立,在风雪中屹立不倒,象征着正直正义和坚守高洁的品质。竹子春季快速生长,是力量与进步的象征。竹子外观简洁、清雅、纯洁,符合中华文人墨客追求洒脱高雅、清秀俊逸的人格品质标准。

由竹及人,在人类社会中,君子之交淡如水,以仁爱之心待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置身于浩瀚宇宙、灿烂星河间,人生短短几十载,不过是须臾一瞬,本无意义,却因血脉传承与文化维系,我们且行且乐且珍惜。以自己的一点点光芒,照亮无垠黑暗,最后尘埃落定,都融入文明之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