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金华晚报

七旬老人笔墨点亮生活烟火

日期:04-16
字号:
版面:第05版:晚晴       上一篇    下一篇

上周末,为参加婺城区第四届“百姓之星”书法美术摄影大赛,周建庭正在精心准备作品。“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以隶书形式表现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笔锋起落间,古朴典雅的隶书字体跃然纸上,既飘逸灵动,又不失庄重肃穆。这名75岁的金华市离退休干部书画协会常务理事告诉记者:“这就是我的退休生活,以书法作品传递正能量。”

走进周建庭的书房,一股浓郁的墨香扑面而来。四壁之上,挂满了他的书法作品,隶、行、草各体兼备的作品诉说着周建庭10余年来在书法之路上的探索。一方宽大的书案占据房间中央,摆放着笔墨纸砚,墨汁散发着醇厚气息,宣纸堆叠如山,等待着主人挥毫泼墨。

周建庭的书法启蒙可以追溯到他年轻时在婺城区秋滨村校任教的岁月,学校里的黑板报成了他最早的“创作园地”。从构思排版到书写绘画,他一手包干,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出工整漂亮的文字,配上生动有趣的插图,引得师生们纷纷驻足欣赏。村民们也经常挑着箩筐来找他题字,希望在箩筐的四面写上“某某记”等大字,以便区分和识别,周建庭总是乐此不疲。“最难的是在扁担上题字,因为扁担面略带弧形,很难掌控笔墨的力度和走向。”周建庭回忆。村民们将题上姓名、时间的扁担用菜油涂抹晾晒后,字迹便经久不褪。这些看似简单的乡村书写实践,培养了他对书法的热爱。

2012年,周建庭开始系统学习书法。金华老年大学为他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在这里,他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大家一起分享练字的方法和经验,相互展示作品,而老师们的耐心指导,更让他受益匪浅。“老师说,隶书是基础,对行书、草书都十分有益。”在老师的建议下,周建庭将隶书作为主攻方向,一遍一遍地临摹“乙瑛碑”“曹全碑”“张迁碑”等经典碑帖,仔细揣摩每一个笔画,研究字体的结构和神韵。经过无数次的练习,他逐渐吸收了各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作品字形规整、笔画饱满,既有传统底蕴,又有个性表达。

2021年,周建庭和老年大学的同学来到金华雷锋文化馆参观学习,创办人曹荣安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他深受触动。他和同学们当场创作,留下作品,以表达对雷锋精神的敬仰和对曹荣安老人的敬佩。“两天后,我又写了一些隶书作品送到了雷锋文化馆,主要是宣扬雷锋精神的内容。” 从那以后,每年3月5日“学雷锋日”之前,周建庭都会精心创作一批弘扬雷锋精神的书法作品送到文化馆。他说:“每年来文化馆参观学习的人很多,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雷锋精神。”

每年春节前夕,是周建庭最忙碌也最充实的时光。2025年春节前,他参加了12场送文化下乡活动。在婺城区莘畈乡,从早上9时到下午3时,除了半小时吃饭时间,他一直在为村民写“福”字和对联。“拿到字的村民喜笑颜开,看到大家喜欢我的字,我也感到非常开心,这就是我的乐趣所在。”周建庭笑着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 余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