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金华晚报

以精准诊疗为患者生命续航

日期:04-16
字号:
版面:第04版:大名医       上一篇    下一篇

今年4月15—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聚焦“科学防癌?健康生活”,旨在积极倡导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正确认识癌症,积极防控癌症,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遏制癌症危害,筑牢人民群众健康防线。

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增长,与此同时,随着医学进步带来的创新治疗理念、药物与技术的进展,肿瘤诊疗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作为浙中地区肿瘤医学的领航者,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通过整合肿瘤内科、外科、放化疗科、核医学科、病理科等多学科资源,依托多学科联合诊疗体系、全病程管理模式与精准放疗技术,为肿瘤患者构建起从筛查到康复的全生命周期健康防线。

精准打“靶” 让患者获益更多

2022年,83岁的胡爷爷因咳嗽、血痰、胸痛等症状,在广福医院确诊为肺腺癌,肿瘤直径在2厘米左右。由于胡爷爷基础疾病较多,又面临心肺功能衰退的情况,多学科会诊排除手术可能,决定开展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放疗后3个月复查时,肿瘤明显缩小,9个月复查时,肿瘤在影像学上已经消失。胡爷爷术后没有出现放射性肺炎等副作用,前不久到医院复查,身体状况不错。

“传统放射治疗给人的印象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立体定向放疗就像用智能导弹对肿瘤实施定点清除。”放疗科主任郑志范告诉记者,广福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科达高端放疗设施,结合三维、适形、调强、图像引导、呼吸门控、膀胱容量测定等各种技术手段,实施精准放疗。

举例来说,人体肺部在呼吸过程中,最大运动幅度可达2至3厘米。大部分乳腺癌患者手术后需要放射治疗,呼吸运动会带来乳腺肿瘤位置的移动。呼吸门控技术可精准捕捉肺部肿瘤位置,大大降低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受损的风险。此外,在膀胱充盈或空虚状态下,其周围的前列腺或子宫、宫颈、卵巢、直肠等盆腔脏器会发生一定的位移。而膀胱容量测定使盆腔肿瘤定位误差缩小至毫米级。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医院配备浙中地区唯一一台伽玛刀,至今已为数千名脑肿瘤患者实施治疗。

今年64岁的徐先生5年前做了肺腺癌切除手术,3年前复查发现肿瘤脑转移,随后在广福医院做了伽玛刀治疗。近几年复查显示身体各项指标均正常,没有发现转移病灶。4月9日,广福医院医护团队上门家访。交谈中看到徐先生面色红润,身体状况和精神面貌都不错,仅左侧手脚肌力略为下降。

“定向爆破”

提供多维度解决方案

前几天,60岁的张大妈因肺癌多发转移,全身疼痛难忍入住广福医院。介入科诊疗团队为她做了粒子植入+骨水泥治疗后,疼痛症状大为缓解。她告诉医生,身上不疼了,饭吃得下了,觉睡得香了,而且手术后也能下床行走。

“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精准的治疗手段,在晚期肿瘤的综合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癌痛,还能直接针对肿瘤进行治疗,为患者提供多维度解决方案。”介入科主任张献南介绍。

肿瘤微创介入治疗是指医生在高精度DSA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核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导管、穿刺针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创口,直达肿瘤内部进行精准打击的一种治疗手段。介入治疗就像一场体内“定向爆破”,目前广泛应用于肝癌、肺癌、子宫肌瘤等多种实体肿瘤治疗,尤其为无法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提供新选择。  

张献南曾接诊过很多老年患者,有的中晚期患者经介入治疗后生存期长达10年以上。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75岁时被确诊为矽肺并发肺癌的患者,肺部查出直径3厘米左右的肿块,肺功能严重受损,平时走两步就气喘不已。考虑到患者基础疾病较多,多学科诊疗团队决定采取介入治疗。经两次介入治疗后,患者肺部肿块慢慢缩小,肺功能好转。这期间,患者每半年复查一次,身体各项指标保持稳定,一直活到85岁去世。

近年来,广福医院介入科以微创介入技术为核心,可独立开展各种原发性恶性肿瘤及转移瘤的化疗栓塞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经皮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经皮穿刺活检术、肿瘤转移(包括骨转移)、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等各类介入手术,以及急诊大出血抢救的介入治疗,各种腔道狭窄的球囊扩张成形术等,各项操作手段技术成熟。

泡“热水澡”

绿色治疗带来新希望

近日,83岁的刘奶奶因咳嗽伴随胸闷到广福医院就诊。患者5年前确诊肺癌后进行靶向治疗,因高龄、基础疾病较多,无法耐受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胸部肿瘤内科(1)主任余旭舟为其实施靶向治疗+肿瘤深部热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治疗过程中无明显毒副反应。

近年来,肿瘤深部热疗成为重要的肿瘤辅助治疗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患者认可。深部热疗通过射频电磁波选择性杀灭肿瘤细胞,无创、安全。联合肿瘤其他治疗手段同时应用效果更佳。广福医院将深部热疗运用于胸腔、腹腔和盆腔肿瘤的治疗,同时也帮助多种癌症导致的胸腔积液及腹腔积液患者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甲状腺疾病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广福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陆海健介绍,运用碘—131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利用甲状腺对碘的高亲和力精准破坏病变组织,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可控制病灶、延缓复发。

据了解,临床核医学是一门采用核技术诊断、治疗疾病的新兴学科。科室率先引进知名品牌PET/CT、SPECT/CT扫描仪,可同时完成功能图像与解剖图像检查、功能图像与解剖图像融合,准确了解全身或某一器官的早期功能变化,提高诊断准确性。

目前核医学科开展的核医学检查项目包括PET/CT肿瘤显像、全身骨显像、双肾功能测定、心肌灌注显像、甲状腺/唾液腺功能显像等,开展的核素治疗项目有: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甲亢,恶性肿瘤骨转移瘤的核素治疗,云克骨关节疾病及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等,并计划开展32P疤痕敷贴治疗等新项目。

早诊早治

科学预防健康生活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肿瘤治疗已从传统的手术、化疗、放疗“三驾马车”逐步迈向多学科协作的个体化精准化时代。介入治疗、热疗、放疗等创新技术正为患者提供更多“破局”可能。

肿瘤的个体化、精准化治疗,离不开多学科团队的密切合作与参与。广福医院聚焦常见肿瘤亚专科精准诊疗,2001年率先在我市组建肿瘤多学科诊疗(MDT)团队,通过“多学科专家会诊+个性化方案制定”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快速集结肿瘤内科、外科、影像科、病理科等跨领域专家,运用多学科领域精准诊断与分子诊断技术,让复杂病例、疑难重症患者无需辗转多个科室,在“一站式”诊疗中即可获得更科学的生存预后评估与更优化的治疗选择。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尽管技术不断革新,但约有50%以上的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为此,广福医院院长吴晓虞呼吁,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早诊早治仍是抗癌第一关。“比如,肺癌低剂量CT筛查可将死亡率降低20%,HPV检测结合宫颈癌筛查使早期诊断率超过90%”,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针对性筛查。 本报记者 戴伟文/文 张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