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金华晚报

社区减重的“蜕变之旅”

日期:04-16
字号:
版面:第03版:深度       上一篇    下一篇

春天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是减肥的好时节。当“体重管理”成为国家战略,家门口减重也在金华悄然走红。除了市级医院和26家县级医院,我市目前已有10家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体重管理门诊,并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体重管理服务。

市区有了基层“减重门诊”

婺城区城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体重管理门诊是依托中医团队优势、试水科学减重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挂牌一个月已经接诊患者60多人次。日前,记者来到这个藏身社区的特色门诊室,体验中医减重、科学甩肉的“蜕变之旅”。

“蓝医师我埋线已经一个月了,今天称了体重没有掉,可是腰围小了2厘米,我觉得状态还不错,您帮我分析一下。”门诊室进来一名笑呵呵的中年女士,中医师蓝晨颖看了她的体脂报告,告诉对方:“体重只是减肥的一个指标,你的代谢数据增长了,自己也感觉皮肤更紧致,这说明穴位埋线和改善饮食结构起了作用。别担心,坚持下去体重会减轻的。”蓝晨颖介绍,辨识自身体质,找到肥胖原因很关键。他们接诊后一般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体脂率、骨密度检查等,判断患者超重的具体原因。多数病患可以通过针灸+艾灸或者穴位埋线治疗得到改善,如果情况严重会建议转往上级医院。

没多久,又一名患者进入诊室,“医师我是饭店厨师,平常身体状况还好,就是容易瞌睡,经常坐着坐着就睡着了。去年开始经常腰腿痛,是不是可以通过减肥改善?”“你的坐骨神经痛就是因为肚子大,造成腰后部压力大,腰椎生理曲度改变,致使椎间盘突出,压迫了神经。减肥不仅能够治疗你的腰腿痛,还可以改善嗜睡、记忆力下降,行动迟缓等症状。”蓝晨颖告诉他减肥和治疗腰腿痛同样重要,只要把体重减下来,其他的症状也能缓解。

据了解,该卫生服务中心的体重管理门诊为每一名患者建立5类20项指标的健康档案,组建包含减重科医生、营养师、针灸科医生、全科医生、内分泌科医生的“5对1”服务团队。就诊人群中35~55岁群体占比超过70%,多数伴有高血压、高尿酸等代谢综合征。

记者来到2楼的中医治疗区,这里提供中药、针刺、拔罐、穴位埋线、葫芦灸等中医特色疗法,为市民提供安全的减重新选择。“针灸是中医减重疗法的核心,我们要做的是打破‘饿瘦反弹’的恶性循环。”城北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刘玉玲说,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肥胖原因,在相应穴位植入可吸收的外科缝线,通过在体内的分解吸收持续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可以达到抑制食欲、促进脂肪分解与代谢的效果。

让更多市民安全享“瘦”

“为什么要使用葫芦作为工具?”“葫芦的密闭性和容纳性,可以让艾灸的热量均匀且恒定地散发,这种温热刺激能够帮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记者了解到葫芦灸作为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结合了艾灸和葫芦的特殊结构进行治疗。值班医师熟练地在葫芦内点燃艾条,置放在患者腹部,不仅能有效减重,也使治疗过程更加清洁和安全。

“我已经治疗了一个疗程,不仅体重减轻了,食欲也没有之前旺盛,身体感觉更有活力。”正在针灸的市民董先生说,由于经常吃高油、高糖、高脂食物,使得体重增加,还有了脂肪肝等三高症状。医生检查后推荐他采用中医组合疗法,一个疗程成功减重4公斤。医师还针对他的痰湿夹瘀体质,补开了温阳健脾、燥湿化痰的中药处方,进一步疏通脏腑,改善代谢。

中医减重疗法逐渐受到认可和欢迎,不仅为肥胖人群带来福音,也为传承和弘扬中医文化注入新活力。记者了解到,中医减重主要有针灸治疗、 饮食调整、运动配合三部分,为肥胖患者制定专属的绿色减重方案,让更多市民安全享“瘦”。

据介绍,针灸、埋线、经络推拿等只是中医疗法的一部分,更关键的是饮食调整和运动配合。超重是因为突破了传统的“热量摄入—消耗失衡”的简单模型,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饮食应遵循低热量、高纤维、低糖、低脂原则,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摄入,减少甜食、油炸食品和饮料。一日三餐规律进食,早餐要丰富,晚餐适量减少;鼓励肥胖人士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散步、八段锦、瑜伽等,以增加身体代谢和脂肪燃烧,注意避免过度运动造成身体损伤。

刘玉玲提醒,中医减肥的本质是“纠偏”,并非单纯追求体重的降低,比如艾灸、拔罐等可以有效刺激人体穴位,打通经络,调节内分泌,从而调动身体阴阳平衡,让身体脂肪均匀分布,达到塑形的效果。

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让肥胖成为一场公共健康危机。记者在社区减重门诊,遇到了多名前来参加体检、孕检的市民,其中不少都是需要减重的目标人群,为他们及时提供科学化、个性化服务,搭建具有社区特色的体重管理体系,帮助居民健康减重、改善体质迫在眉睫。

记者手记

关乎全民健康的体重管理行动已在我市城乡徐徐展开,从“颜值焦虑”迈向“健康觉醒”,街道社区的实践也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近有了更方便的选择,这不仅是我市完善居民健康管理体系的创新之举,也是增添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

小小的体重数字,背后有着健康大学问。肥胖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索,可以催化代谢性、心理性等200多种疾病,还会增加13种癌症的发病率。如果人群肥胖情况得不到控制,其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和慢性病管理会给医疗资源带来巨大负担。

个人的肥胖可以归因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者不合理的饮食。减重医生不仅帮助患者恢复对食物的正常感受(饥饿感),解决表象肥胖症状,更通过体质调理实现代谢重建。

家门口的社区减重服务,助力市民成功减重,重拾健康生活,正为现代慢性病管理提供智慧的新“解法”。

本报记者 方令航/文 俞佳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