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金华晚报

央视《面对面》带领全国观众触摸万年上山

日期:04-15
字号:
版面:第02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上接1版)蒋乐平还在节目中提到了国内非常著名的一个植物考古学家。“他看到我们正在整理陶片,就问出土的陶片里含有稻壳的占了百分比多少?我说将近90%。他是专门研究农学的。他说,我们现在甚至都不要过度去关注,它到底是不是栽培,有没有驯化,有这么高比例的稻壳,稻米当时已经成为上山人最主要的粮食,这点实际上是最重要的。”

尽管不要过度关注,但万年上山仍以食用证据、收割证据、加工碾磨证据、栽培证据等完整的证据链,证明万年前,上山的先民即已出现了种植水稻这个行为,世界稻作农业起源地实至名归。

“浙江这一带为什么会出现河姆渡,出现良渚?特别是良渚被称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个实证,我们这一带的文化不但没有中断,而且在各个阶段都比较发达。这在我们中国迄今的发现来看,确实是其他地方没法比的。也就是说,这个地方是人口最集中、遗址最丰富的一个区域。为什么呢?因为在这里发生了一场稻作革命,在这里最早出现了村落、定居以及人口繁衍现象。上山文化遗址群,这一个个遗址点,就是稻作文明开放的第一朵花。”蒋乐平在节目中自豪地说。

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严文明生前点赞“上山是世界级的”,不仅稻作农业世界第一,彩陶也是世界第一,万年上山还有东亚最早的环壕。这些世界级,蒋乐平均在节目中向全国观众作了生动的讲解,尤其是较为陌生的环壕,蒋乐平形象地把它比喻为护城河。“环壕是人工挖掘出来的壕沟,它把村庄给包围起来,实际上起到了防卫作用。有点像护城河,实际上就是护城河的最早形态。环壕说明当时已经有土地的拥有意识了。这个是农业定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人口的聚集、定居,先有村落,村落规模扩大,人群规模扩大,慢慢就向城市方向发展。”

蒋乐平还在节目中为正在建设的上山遗址博物馆(世界稻源博物馆)打call:“上山的很多意义,关于稻作农业起源上的地位,我把它称为是稻作起源的万年样本。它当时如何生活,人类是怎么样一步步走向现代的,一万年这个时间点上,上山是一个有条件展开来让我们审视的样本,一个非常重要的样本,再找这样一个样本并不那么容易。所以,我们的使命实际上就是不断去发掘它、研究它。我们的期望是建设成一个非常好的国家级遗址公园,供更多的参观者到达上山以后,在我们的研究基础之上触摸到一万年前的历史。”

据悉,上山遗址博物馆(世界稻源博物馆)建设项目选址位于上山考古遗址公园东北角,占地面积86亩,总投资1.399亿元。博物馆由门厅、展厅、临时展厅、公众活动区、室外配套设施等组成,集保护、展示、研究、教育、交流等功能于一体。博物馆遵循“探方为底、聚落为意、稻穗为理、环境为形”的设计理念,是万年上山申遗的重要建设项目,预计2025年底即可开馆试运行。

届时,全国观众都可以跳出屏幕,实地来万年上山,由一粒稻米触摸一万年前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