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奶奶今年75岁,4年前在金华市第二医院被确诊为抑郁障碍,一直在进行抗抑郁治疗,然而就诊2年后,徐奶奶出现了手抖、行动迟缓的症状,于是,徐奶奶在家人陪同下再次来到金华市第二医院就诊。为她接诊的是老年科大科主任医师俞波,经检查,徐奶奶患上了帕金森病。
俞波告诉记者,徐奶奶的症状是典型的帕金森病症状,她的手抖症状为静止性震颤。近年来,由于老龄化日益加剧,帕金森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是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因其隐蔽性强、病程漫长,给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出现这些症状需重视
什么是帕金森病?俞波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最典型的特征便是手抖震颤、动作迟缓、肢体僵硬、姿势平衡困难容易摔跤。
“此前有名75岁左右的患者动作迟缓已有5年,没有当回事,但近半年经常会摔跤,有次摔骨折后前往骨科就诊。医生在了解情况后,便建议他前往神经内科就诊,被确诊为帕金森病。”俞波说。
除了最典型的运动症状外,帕金森病患者还会出现非运动症状,比如焦虑、抑郁等,这是由于帕金森病会使大脑中多巴胺神经元产生进行性退变,从而导致多巴胺分泌大量减少。长此以往,人就会变得迟钝、情绪低落、认知下降,有时非运动症状会比运动症状更早出现。
俞波告诉记者,帕金森病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精神障碍,出现幻觉和妄想,感知到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尤其是视觉方面的幻觉,比如,看到已故的亲人,看到不存在的小动物。有的患者还会出现被害妄想、被窃妄想、嫉妒妄想。此外,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一种特殊的睡眠障碍——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也称为“梦动症”。俞波曾接诊过一名患者,他经常说梦话,一年会出现数次睡觉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地上的情况,有时还会鼻青脸肿,症状反复出现3年后前来门诊就诊。经多导睡眠仪检测,此患者是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最终确诊为帕金森病。有的患者还会有不安腿综合征,就是双腿无论怎么放都感觉不适。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对于帕金森病,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尚无法实现完全根治,需终身治疗。俞波告诉记者,该病的发生受遗传、环境等因素影响,常接触重金属、杀虫剂、除草剂等毒素的人群会高发。建议选择空气质量和环境较好的地方生活,同时,黑咖啡、红茶、维生素E和适度锻炼可以预防帕金森病。
对帕金森病患者家属来说,也是非常辛苦的。那么,帕金森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1.适当运动。正确的体育锻炼不仅能改善患者的躯体症状,运动过程中也可促进内啡肽、血清素等对身体有益物质的大量分泌,可以给予人体充分的欣快感,改善患者的情绪低落,所以帕金森病患者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适当运动,如桥式运动、仰卧起坐、左右翻身等,还可参加乒乓球、太极、简单八步舞等活动。
2.合理饮食。豆腐、鸡蛋、鱼肉等食物富含大量的蛋白质,柑橘、胡萝卜、苹果等食物富含维生素,坚果、猪肝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适量吃上述食物有助于增加老年人的抵抗力,且有助于神经修复,改善认知。
3.正确用药。俞波建议,药物治疗能有效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心境及伴随的焦虑、紧张和躯体症状。患者若出现明显不适,应及时就医,并与医生积极沟通,根据具体治疗方案配合治疗。同时,正确认识帕金森病,保持良好心态。
本报记者 求慜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