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随着市场商户陆续打烊,义乌市稠城街道词林社区呈现另一幅繁华景象:洋溢着异国风情的餐厅、咖啡厅、酒吧霓虹闪烁,说着各国语言的外商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昨天晚上,记者在词林社区看到,社区联合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稠城大队创新推出“涉外服务+特色外摆”治理模式后,烟火气更浓了。
面对城市治理与商业活力的平衡考题,词林社区按照“管出有序、有疏有堵、民生先行”的原则,结合区域实际,实施“限业态、限时段、限面积、限音量”四维精准管理模式。同时,引入“柔性监管”和“首违免罚”的容错机制,邀请热心公益、沟通能力强的国际友人担任志愿者,与执法队队员共同组建执法服务小队,实现外籍商户从管理对象到服务力量的转变,有效化解跨文化沟通的难题。
“在‘商业外摆’的管理上,词林社区始终坚守‘服务为先’的理念,不断创新服务举措,为商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支持。”词林社区党委书记朱福生说,社区联合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稠城大队,加强对商户的指导和培训,不定期上门讲解政策、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还同步配套垃圾分类督导、夜间安保巡逻等服务,并设立“文明外摆红黑榜”,引导商户自觉维护环境秩序。
“现在外摆整齐规范,晚上坐在外面喝杯咖啡很惬意。”“以前总怕被处罚,现在有了明确规则,我们经营更有底气。”……放宽“商业外摆”措施一推出,就引来居民和商户好评。
本报记者 钱旭升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