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春日的暖阳洒在东阳市吴宁街道残疾人之家楼上的一块特殊基地上,春风轻轻吹过,带来泥土与蔬菜混合的清新味道。王科威等8名庇护对象在楼下卖完早上刚收的蔬菜后,又在基地农田里忙开了。他们一边用水壶给冰草、孔雀菜、芹菜和红叶菜等蔬菜浇水,一边盼望着下一个周五的到来。 自从今年2月17日来到吴宁街道残疾人之家,每周五的义卖活动成了他生活里的一件大事。每到这天,他和伙伴们会仔细整理好基地的蔬菜,小心翼翼地搬到一楼,然后带着点羞涩,又充满热情地向路过的居民吆喝,盼着大家能认可他们的劳动成果。
长出希望
昨天上午,王科威和伙伴们像往常一样,带着精心准备的菠菜、洋葱、大蒜、香菜、芹菜等蔬菜,满心欢喜地等着顾客来。“我要一份芹菜和一份菠菜,谢谢!”8时30分,住在东阳市学士华府的陈时萍便来到残疾人之家门口,买了绿色蔬菜。从去年开始,每周五,陈时萍都会如约而至。
在上级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下,2020年11月,吴宁街道残疾人之家在楼上建起了一座农疗康复基地。2021年5月,近30种蔬菜在300多平方米的土壤里扎下根,茁壮成长。不仅如此,还有40多棵水果树错落分布其中。
2023年开始,残疾人之家工作人员便依次组织庇护对象将基地的蔬菜进行收割,现有的80余名庇护对象再按组轮流在一楼门口进行义卖。“第一次卖就吸引了很多居民。”残疾人之家负责人蒋美珍说,听说是庇护对象种植的,很多居民都抢着买。去年春天开始,义卖活动渐渐形成了规律,定在了每周五。
“这些菜一看就是用心照料的,孩子们太不容易了!”住在周边卢三小区的居民卢翔仙便是其中一员。不光自己来,她还带动小区其他居民一起来。
义卖活动也得到了社区的大力支持。“各位居民,大家好。吴宁街道残疾人之家有义卖蔬菜活动,大家可以在义卖时间段来,也能到基地采摘。请有需要的居民多多支持……”每到周四,东七里社区党总支书记韦大刚就会熟练地在各个小区群里发义卖蔬菜的消息。如今,这项固定的义卖活动,已经成了社区和残疾人之间最默契的约定,也是居民和社区之间温暖的情感纽带。
延伸绿意
一年来,累计万余元的义卖收入,静静记录着这场双向奔赴的善意。这些凝聚着爱心与认可的款项,不仅化作了改善庇护对象生活的点滴助力,更如顶楼的绿植一样,向未来延伸着生机盎然的绿意。
每季度,庇护对象都会走进东阳市社会福利中心和几家养老院探望这里的老人。他们会利用义卖收入购置米、面、油和饼干等礼品。“看到爷爷奶奶开心,我们也很开心。”庇护对象王巍说,想到自己也能关心帮助别人,他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不仅如此,到夏季,王巍和伙伴们还会用基地种植的薄荷制作凉茶,熬制绿豆汤,送给周边小区的老人和附近的环卫工、快递员、外卖员。冬日里,他们也会为老人们送上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居住在卢三小区,长期生病卧床的老党员卢云龙说:“他们会来帮我修剪指甲,收拾家务,这些孩子都很好。”
“他们都是很善良的人。”庇护对象管护员楼凯琴说,这些庇护对象有的是精神残疾,有的是肢体残疾,还有的是听觉、视觉上有问题,但是每次看到他们去送爱心,都特别感动。更让她欣慰的是,有居民看到后,也会加入到公益队伍中。还有居民说,想带着孩子一起参与进来。有人说:“我们买的不是菜,是阳光下共同成长的故事。”
本报记者 卢师慧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