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金华晚报

光影里特殊群体的春天

日期:04-11
字号:
版面:第05版:人文金华       上一篇    下一篇

从让盲人“看见”电影的光明影院,到专为听障人士拍摄的竖屏手语短剧,再到蛇年央视春晚的无障碍转播,技术的进步抹平了视听障碍,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平等参与文化生活、共享文化产品。

影视工业的齿轮与人文关怀的温度共振,这背后有影视业人士的托举,有志愿者的无私奉献,更有残疾人群体自身自立、自强,参与影视制作的勇敢尝试。他们透过镜头,记录自己的生活、表达内心的感受,在艺术创作中找到乐趣和满足。

本报记者 翁俏 袁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制作无障碍影片 把五彩的世界讲给你听

今年春节,在亲朋好友热络交谈的喧哗中,忙着招待客人的金怡婧突然瞥见了电视上播放着的一条新闻:全国首位视障播音硕士董丽娜为蛇年春晚无障碍观影录制解说。这则新闻将她的思绪拉回到10年前:2015年11月,彼时还是浙江师范大学生化学院2015级学生的金怡婧,创建了“我是你的眼”无障碍电影制作协会。

或许有人会心生疑惑,电影本就有声音,为什么还要额外制作呢?“电影对于普通人而言是一场视听盛宴,可其中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留白画面和空镜头,对视障人群而言却是观影的阻碍。在没有辅助的情况下,他们的电影体验总是有缺憾,无法完整感受电影的魅力。”金怡婧说,当年在志愿活动中她接触到不少视障人士,了解到他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产生了帮助他们的念头。经过多次走访调研,金怡婧决定组织制作无障碍电影,帮助视障人群“看到”电影。

“整个里约充满了热带气息,椰子树、沙滩、各种各样的鸟类都与布鲁过去生活的地方不同,布鲁渐渐被这里的景象吸引……”前天,在浙江师范大学的一间普通话教室里,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大三学生张怡洁正对着屏幕,时而抑扬顿挫,时而深情款款,将电影中留白画面的旁白解说录到设备中。

张怡洁是“我是你的眼”无障碍电影制作协会现任会长。她介绍,协会现有会员150多人,大家分工协作,在不影响原作品表达的情况下,在电影声音空白的地方用口述影像的方式,对电影的画面进行解说,帮助视障人群消除观看电影的障碍,更好地理解整部电影的内容。

“将一部好的电影展示给大众需要不断地推敲、打磨,无障碍电影的创作也是如此,一个完整的无障碍视听作品,也需要撰稿、审稿、修改、配音、剪辑……每个环节都要经过反复修改和打磨。”张怡洁说。为了能将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场景都讲好,每次录制前他们都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部电影由一个小组负责制作,有人负责撰写文案,有人负责配音,有人负责剪辑。由于是同步讲解电影,对白之外的一切需要配音来传递。只要对白一停止,配音人员需要马上抓住这个空隙告诉大家人物的表情、动作,甚至,周围环境的变化。“只有说得越详细,他们才能越接近‘看到’电影。”张怡洁说。

据了解,视障群体的观影需求并不低。2024年,腾讯视频曾发布数据显示,该应用旗下的无障碍剧场近3个月累计访问人数为14万,累计访问量为35万次,视障用户人均单日App访问时长是普通用户时长的两倍。

54岁的金华市民黄红星是一名视障人士,他接触无障碍观影的时间比较早。“差不多10年前了吧,我记得当时‘看’的第一部无障碍电影是战争片。”黄红星回忆。那次观影经历,他借助解说第一次在脑海中勾勒出烽火连天的战争场面,也真正理解了那些无声的画面为什么会让人流下眼泪。

原来电影还能这么“看”,这个认知打开了包括黄红星在内的金华视障人群的新体验。“我们会通过各种渠道搜寻合适的无障碍片源,但前几年好的平台很少,‘耳涡’成了我最常逛的精神家园。”另一位视障市民李春龙说。

“耳涡”就是“我是你的眼”无障碍电影制作协会的公众号,会员们协力制作好的电影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过去这些年,这个小小的公众号,就像一届又一届会员接力修筑起的一条无障碍观影的“人文盲道”。

黄红星说自己曾在“耳涡”上留言,列出了好几部想看的电影名称“求制作”。“没想到,他们真的做了其中的《泰坦尼克号》和《人在囧途》。”黄红星说,“其实我‘看’过常规版,但只有无障碍版才能让我真正‘看’懂。”

金怡婧很高兴,自己10年前在校园种下的“种子”如今依然扎根生长。当“张怡洁”们在录音间隙捕捉人物微表情,当“黄红星”们在解说词里触摸到世界的轮廓,这场无声的接力跨越了时间的流逝。声音的温度填补光影的留白,这正是人文关怀最动人的模样。

拍摄手语剧 在沉默中涌动关爱

4月3日,由张艺兴领衔主演的电影《不说话的爱》上映,两天票房破5000万元。影片关注听障人士及其面临的各种困境,张艺兴在片中饰演聋人爸爸小马,虽然听不见外界声音,却用行动给了女儿木木(李珞桉饰)全部的爱,这份无声却炙热的情感感动了无数观众。

在我市,影视界对于听障人士的关注来得更早。去年7月,拍摄于横店的国内首部手语古装竖屏剧《王妃归来》上线,在金华工作的听障咖啡师金凯丽第一时间就观看了这部剧。“演员演技全部在线,剧情也好,关键是用手语演出,让我很快理解了角色传递出的情绪。”

不仅是听障观众,许多普通网友也纷纷在观看这部特殊的“定制剧”后留言。“手语带来的肢体语言进一步传达、放大了人物情绪”“虽然没有台词,但演员的演技让我自动脑补出有声对话”“感觉是一场心与心的交流”……这是该片出品方兼制片人戈李扬乐见其成的场景,不仅能让听障人群更好地发现世界的美,也让这个群体更多地被外界看见。

最近,戈李扬把公司搬到了上海,但横店依然是他离不开的“逐梦场”:“我曾在一次采访中说过,横店产业配套完善,给我们提供了一条龙服务。剧组来了扭上灯泡就能拍,省心又省钱。”

硬件有办法省心,但手语短剧的拍摄过程绝对不省心。郑雨欣是一名手语执行导演,参与了几部手语短剧的拍摄后,她认为:“相比于正常的短剧,听障演员十分稀缺,而且拍摄难度、沟通成本都会高一点。比如我们和演员沟通剧本、协调走位时,普通演员十几分钟就能理解,但是听障演员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领会,这就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包容。”

无声入戏,有情人间。为了选出合适的听障演员,戈李扬和剧组通过网络面向全国海选,挑选出数十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听障人士,开拍前先邀请国内手语专家和横店专业表演老师,对他们进行为期15天的集中授课。“剧组工作人员对我们都十分关照,会不厌其烦地和我们讲戏、沟通,指出表演中的错误,并温和地纠正。”首次参演短剧的听障人士小钱说,“我们很珍惜这样的表演机会。”

“他们的专注和热爱很让人感动。”郑雨欣多次在片场被深深打动,“为了完成一场戏,不管多难他们都会倾尽全力去表演,出了差错他们会报以抱歉的微笑,下一次会演得更认真,身上那股韧劲和执着特别让人敬佩。”

由于拍摄、校词、剪辑、制作等环节都需要手语,要做成这个项目并不容易。戈李扬直言:“片场中还会出现很多‘临时情况’,不少剧情得临时‘跟着演员走’,因此拍摄难度更大、制作周期也比一般短剧长得多。”戈李扬团队目前已经上线了《复仇女王》《真假千金》《读心石》等多部手语短剧,“我们做的是真心热爱而且有意义的事”。

在手语短剧上收获了好评的同时,戈李扬有着更大的“野心”:努力丰富着这个群体的精神世界时,不忘关注如何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

镜头前,听障人士“三七”正比划着手语激动地“说”:“最近我的一个听障朋友在找工作时遭遇了网络刷单诈骗,损失了近6000元,我给大家说道说道……”镜头一转,原来这是“白榆手记”公益手语法律援助直播间上演的真实案例讲解。打造这个特殊直播间的正是戈李扬,“三七”是一名手语演员兼主播。“受限于现实情况,听障人群普遍缺乏法律意识,比普通人更易上当受骗,我们打造这个直播间的初衷就是为这个群体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让他们的权益触‘手’可及。”直播间内不仅有案例讲解,还会开通连线解答,并针对听障人群可能遇到的各类诈骗、工伤维权、欠款纠纷等问题进行普法宣传。

“当前社会对听障人士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有更多温暖的手触及他们真正需要的地方。”戈李扬说,“我们会继续深耕手语影视文化领域,逐步拓展手语电影、手语脱口秀、旅行真人秀等多元化综艺节目,也会在普法类短剧、爱心直播间等领域持续发力,我也很期待能在工作中培养出来自金华的优秀听障演员”。

参演影视剧 在挑战中绽放生命之光

在东阳市横店残疾人之家3楼墙上,一块写有“特性影像演员经纪实训机构——横店工作站”的牌子格外显眼。“这块牌全国就我们有,是去年11月我们举办第一期群众演员培训班的时候,中国肢残协会授予的。”横店残疾人之家负责人严永明介绍,中心现有义肢群演80多人,其中持有群众演员证的有30多人。就在上个月18日,刚有3名肢残人员参加了爱奇艺自制剧《南部档案》的拍摄。“我们根据剧组的需要,比如身高、年龄、残疾类型等,推荐合适的人过去面试。”严永明说,参与影视剧拍摄对于残疾人来说,既是一次全新的就业尝试,也是打开心门、融入社会的契机。

“刚开始很兴奋,还有点好奇,毕竟平时都是看电视,从没想过还能自己去拍。”作为第一批接触并参演影视剧制作的残疾人,48岁的赵纯洪回忆起第一次接到演出邀约的情形。不过到了拍摄现场,实际的经历跟他预想的却是天差地别。

“我们扮演的多是伤兵,夏天裹着厚厚的绷带,不光热,化伤残妆用的糖浆还会吸引蚊虫;冬天很冷,断臂也要露出来,有几次因为时间长还冻伤了。”赵纯洪说,如果用两个字形容拍戏的感受,那就是辛苦,除了身体上的劳累,等待的过程也很煎熬。“并不是到了化好妆就能拍,经常得在那边候场,我记得最久的一次,带妆边拍边等花了4天。最后那些糖浆黏在脸上,嘴都张不开。”

尽管如此,只要剧组有需要,赵纯洪都积极响应:“算是带头尝试,看看能不能多蹚出一条就业路来。”拍戏这一新鲜事物不仅带给他特别的体验,也让他获得了一笔不错的“零花钱”。“‘大哥’帮我们去沟通过,我们的收入比普通的群众演员高。最开始他们一天二三十元,我们有四五十元。后来慢慢涨,8个小时给100~120元,超时还有加班费,现在多的时候一天有三五百元。”

赵纯洪口中的“大哥”叫韦青,退休前是东阳市残联副主席,是东阳市残疾人群体中出了名的热心人,也是将这个群体引上影视拍摄道路的领头人。

“那会横店演员工会的人来找我,说有个韩国剧组在拍一部叫《千年湖》的电影,想找几个残疾人扮演伤兵,让我帮忙看看有没有愿意来试试的残疾人。”韦青介绍,那时候还是2002年,国内的影视剧缺胳膊断腿用的都是假人。起初,他也有顾虑,担心没有人愿意接这个活。“要面对镜头,还要将身体缺陷展示在观众眼前,其实需要很大的勇气。”让他意外的是,他邀约了几个相熟的残疾人,得到了积极响应,金峰平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说赵纯洪的“触电”带有玩票性质,那拍戏这份意料之外的“工作”给金峰平带来的获得感更多。失去一条手臂的金峰平在2017年上映的《建军大业》里不仅有3秒钟左右的正脸,还有一个用断臂向朱德敬礼的动作,在影片中被特写。也是因为这个动作,他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了影片末尾的演职人员表里。“起初我自己都没看到,是别人看到告诉我的。为了这个,我守在电脑前又看了一遍,硬是等到字幕出现,亲眼确认了,才告诉我爸和我儿子。”金峰平笑着说,算起来参演过的电影也有十几部了,还是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名字,这让他有一种自豪感,觉得是一份荣誉。毕竟平时多是镜头一扫而过的配角,第一次有摄像机对着他,单独拍了一个多小时。“现场导演耐心地告诉我该用什么样的神态、表情,还跟我说不要紧张,跟平时一样,正常演就是。”金峰平说,剧组工作人员不会因为他们身体上有残缺另眼相看,反而会多些关照和尊重,这让他感觉很温暖。

而他在剧组遇到的暖心事还不止这一件。2008年,他曾和知名演员李晨有过一段特别的缘分。那会儿,李晨刚凭借电视剧《士兵突击》火遍大江南北,准备参加电影《唐山大地震》的演出。为了体验残疾人的日常生活,让表演更贴合角色,他找到了金峰平,并和其一起生活了半个月。“他拍戏空下来就跟我一起吃、住、聊天,态度很亲和,一点没有明星架子。”更让金峰平想不到的是,2016年有一次他去横店影视城拍戏,恰巧李晨也在,还一眼认出了他,和他拍照留念。

“生活在横店是地利,他们自己的努力也是很重要的因素。”韦青说,比起专业的演职人员,残疾人参演电影,除了要克服心理障碍,台词的记忆、表演的技巧、拍摄过程中的辛苦与劳累,每一项都是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

随着影视剧制作的日益精良,群众演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以前一般推荐过去,都能采用,现在经常需要多次推荐,有几次我们找不到合适的,我还到周边县市帮忙去找。”韦青说。正因如此,他们在去年11月邀请到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老师,专门举办了一期群众演员培训班。“今年计划开第二期、第三期,希望通过参演影视剧,帮助残疾人群体增强自信心和社交能力,也引起更多人关爱,促进残健融合。”韦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