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郊竹林,赶着上山挖笋的队伍,着实让人以为误入了哪个旅游景点;在江畔溪边,找到一块野地远比能认出野菜更重要,拿着手机就有大爷大妈教你认菜;即使不去郊外“打野”,也能从自家屋子里硬生生辟出一亩三分地,开始种蓝莓……今年开春以来,淘宝上盆栽蓝莓的成交量已同比上涨了246%,把它捧成今春爆款的消费者里,有一半的人年龄在25—35岁之间。
闲暇之余,年轻人总爱变着法子放松,这个春天,痴迷野趣的“都市陶渊明”成了新风尚,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加入。
挖野菜狂揽1.9亿流量
挖野菜有多火?小红书上,这个话题已有1.9亿次浏览量和88万条讨论,一个个组队挖野菜的500人大群相继满员,有人仅靠发布不为人知的野菜地点就能给自己涨粉,更多人开始发布笔记炫耀自己一天的劳作成果。而他们的评论区往往会引来各方“野军”晒出自己的战利品。
从老年人最爱的踏春活动,到年轻人圈子里的“周末顶流”,挖野菜在这个春天火了。56岁的东阳市民蒋婧燕有个春季挖野菜的“搭子群”,每年三四月间,年龄相仿的群友就会聚到一起,在周边乡镇的溪边山野挖野菜,这个习惯她们已经持续了10多年。
今年,她们发现要在城郊找一块“物资丰富”的野地难度更大了,也是因此,她们甚至挖到了义乌与兰溪交界的山村。“与往年相比,年轻人多了,在人群里很显眼。即便是在距离城区有四五十分钟车程的山村,也能遇见打扮精致、装备齐全的年轻人。”蒋婧燕说。
过去这个清明假期,记者在义乌市佛堂镇郊外的一块野地遇见了正在挖野菜的义乌00后小伙程疆尧,他们一行四人开着一辆电动汽车从义乌市区专程而来。程疆尧笑言,挖野菜是目前最经济实惠的周末外出方式。“我们把它当作是户外活动的一种,与爬山、徒步、露营相比,挖野菜对户外装备的要求低,带上几块钱就能买到的小铁锹和劳工手套就可以。”
在他们看来,这也是朋友社交聚会的一种,性价比很高,而且趣味十足。“不但不用花太多钱,还能拎着纯天然食材回家。这不比看电影、下馆子朴实?”
程疆尧的女友阮文一是一名护士,她觉得对辛苦工作一周的人而言,去郊区挖野菜还有更深一层的精神含义。“挖野菜时你必须放下手机、全神贯注,这也变相给自己创造了远离未读消息的机会,解压又有野趣。”离开时,四个年轻人收获颇丰,马兰头、荠菜、春笋装了满满一后备箱。
种蓝莓成了好吃的“精神乐高”
爱出门的人钟情挖野菜,种盆栽蓝莓则成了那些喜静、宅家者的新爱好。记者在淘宝平台搜索发现,盆栽蓝莓销量最好的商家已有上万订单,在蓝莓热卖的3月有商家一天就卖出了4000盆。根据种类、株苗高度、是否挂果的不同,盆栽蓝莓的价格普遍在30~70元,有商家打出了“一盆全家吃不完”的广告。
兰溪姑娘刘雨辰在金华市区工作,她租了一套40多平方米的小公寓,不大的房间里,她专门在靠窗位置腾出一块“地”种蓝莓、养花。“花小钱养一株植物,看它开花结果,再把果实吃到嘴里,很容易带来养成系的成就感。”她说,房子是租的,但生活是自己的,很多年轻人都把种蓝莓当作好吃的“精神乐高”。
也有人选择种蓝莓是因为它好养活。在电商平台评论区,有买家评论说,“它每天都给你惊喜”“你认真养它,它就会一天比一天好”。很多人认为,相比其他植物,蓝莓没有太多病虫害,喜光耐寒、浇水能活,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的阳台都可以养。
90后新金华人范超洋是浙师大作物(农业技术推广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专注于蓝莓方向相关研究的他毕业后成为一名新农人。目前,他在婺城区雅畈镇有一块100多亩的蓝莓种植基地,收集了来自美国、新西兰等地的兔眼类、北高丛类和南高丛类3个大类100多个蓝莓优良品种,采集自云南、浙江等省份的蓝莓近缘野生种30多个,基地年收益超百万元。
范超洋告诉记者,蓝莓是这几年的“网红水果”,营养价值高、口感好。早年蓝莓属于“进口水果”,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研究与进步,已完全实现了国产规模化种植。“蓝莓是灌木,冠幅可大可小,可塑造性强,种在小盆里就可以当作盆栽,可以实现阳台种植蓝莓自由。”他介绍,蓝莓种植的技术核心在于土壤,一般盆栽蓝莓销售都配有专门的蓝莓土。
记者发现,为了让更多“都市陶渊明”能拥有hold住全场的成就感,不少盆栽蓝莓商家优化了产品。在发现种蓝莓的年轻人变多、其中不少还是种植新手后,有卖家开始主推挂果蓝莓,买回家保证光照时间,定量浇水,两三周果子就会成熟。
另据淘宝信息披露,除了盆栽蓝莓,今年还有多款“种菜类”商品迎来增长,如盆栽番茄、盆栽草莓、阳台豆苗、水培生菜等。成为“都市陶渊明”,或许是年轻人主动选择的一种兼具精神愉悦、性价比和成就感的放松方式。
本报记者 汪蕾/文 陈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