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义乌市东洲小学成立的 “家校社邮局” 引发广泛关注,它不仅成为家校社共育的新纽带,更将家长的声音转化为学校发展的强劲动力。
“接待日” 升级
聆听全年365天的声音
这个学期,东洲小学新校长丁志平上任后,便开启深度家访之旅。他先后走访 10名老师(含退休老师)、3名家长和 2名学生,倾听他们对学校发展的期望。
寒假期间,该校向全体教师和家长发放问卷,收集到253条意见、建议;开学后,四场家长会与1600多名家长面对面交流,再次收获763条意见、建议。丁志平校长坚信:“没有一个家长不希望学校好,要把家长提出的问题转化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剂。”
在义乌市教育系统推行书记(校长)每月半天接待日的基础上,东洲小学进一步创新,将接待日延长为365天,接待对象拓展至家长和社会人士。以“家校社合力,办让家校社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结合多项教育工作,系统谋划学校新一轮发展。
从 “信箱” 到 “邮局”
创意激发教育活力
为加强老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义乌市教育系统推出的“书记(校长)邮箱”成为东洲小学的沟通桥梁。开学典礼上,丁志平校长抛出有趣话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表示将选聘学生担任校长顾问。学生们热情高涨,信件如雪片般飞来:502班金萱妮提议设立校园小记者,多名学生希望在运动会增设羽毛球和三人四足项目,304班熊思霖期待学校能有台球桌,也有学生建议取消跑操。
该校还打造线上版“书记(校长)信箱”,公示信件处理进度,家长参与热情被点燃。有家长半夜发来自己设计的邮票,以及绘制的明信片。受此启发,学校举办文创主题设计大赛,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创产品应运而生,“家校社邮局”也顺势诞生。
3月初,“家校社邮局”剪彩,师生设计的邮筒成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入口”。截至3月底,邮局共收到296封信件。“红领巾邮递小队”负责取信,校长根据信件内容,通过多种方式积极落实,如孙爱丽老师提出的“雨天走廊防滑改造”6小时内完成,社会人士关于“开放校园文化墙展示非遗” 的建议被纳入暑期改造计划,食堂问题也得到公开回应。
家校社携手,共筑温暖教育梦
东洲小学周边文化场馆资源丰富,该校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把场馆变课堂,带学生参与20余次场馆课程活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同时,“温暖东洲”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家长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公益活动,近三年,参与护学岗志愿服务约15000人次,食堂验菜、体验用餐约900人次,30余人次参与校外志愿服务。
今年,该校借助“家校社邮局”,联结“一带一路”倡议,开设“复兴讲坛”,还谋划校园版“一带一路”商贸活动。未来,还将邀请各界精英走进讲坛,拓宽师生视野;计划推出“邮局开放日”,邀请家长和社区代表担任“一日局长”,共同守护这座教育“红色桥梁”。
义乌市家庭教育专家陈伏亮评价:“家校社邮局体现共治共享理念,是开放办学的创新样本。”东洲小学通过“家校社邮局”,让教育在多方合力下,绽放出温暖绚烂的光芒。
本报记者 金晓英 钱旭升
通讯员 龚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