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武斌 文/摄
“刘爷爷,您的善举就像是一颗爱的种子,带给我温暖”“刘爷爷,您的奖学金激励我不断努力向上,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近日,坐在义乌的家中,刘世玉翻看着一封封学生的来信,脸上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
刘世玉从事金融投资行业,是亲友眼里的热心人士。28年前,刘世玉在金华市环城小学设立了奖学金,每年捐出两万元,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对家庭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这些来信,都是金华市环城小学的学生写给他的感谢信。
一名义乌商人,是如何与环城小学结缘,并持续助学28年的?这背后有一个非常惊险的故事。
1996年3月,刘世玉带着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儿去广州参加广交会。在乘坐义乌飞往广州的航班途中,碰到了意外事件,庆幸的是飞机最终成功降落。
刘世玉说,经历了这样的劫难,他对人生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生苦短,要多帮助他人,为社会做更多力所能及的善事。”
后来,在同行的一位朋友推荐下,刘世玉选择在金华市环城小学设立奖学金。其间,学校的校长换了八九任,但刘世玉的爱心一直没有变。为人低调的他,仅仅在盛情难却时去学校参加了两三次奖学金发放活动,平时都通过银行转账。
在谈到设立“刘世玉奖学金”的初衷时,刘世玉说:“我希望通过这份奖学金,激发孩子们内心的善良与热情,让他们懂得即使是一点一滴的温暖,也能汇聚成改变世界的力量。”
而这爱心的背后,也源于刘世玉曾经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遗憾。刘世玉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兄弟姐妹三人,他排行老三。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全家5口人的经济来源全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儿时的他,挖野菜、捡柴火、挑猪毛,从读小学开始,刘世玉每年的学费都靠自己赚取。“那时生活艰苦,但只要能上学,就很开心。”
虽然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因为家里实在负担不起三个孩子的学费,刘世玉刚读完初一,就被父亲安排到医院当学徒。不过,刘世玉并没有因此怨天尤人,他下定决心,无论在哪里都要混出个人样来。此后的几十年,他自学医学理论知识,参加了专长中医药人员选拔考试,取得了金华地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后来,无论是当医生、做老师、下海经商,他都脚踏实地走好人生每一步。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