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金华晚报

70多年后,他的面容终于清晰

日期:04-04
字号:
版面:第04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清明前夕,市公安局将一幅精心复原的烈士画像送至浦江县大畈乡清溪村的革命纪念广场。这座占地1949平方米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11.28米高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通向纪念碑的台阶总共为29级。

这些看似寻常的数据,其实都蕴含着特殊的含义:它们深切缅怀着新中国成立后我省首位在剿匪斗争中牺牲的公安局局长冯福荣,他牺牲于1949年11月28日,年仅29岁。

冯福荣牺牲时,只留下一张模糊的黑白照片。市公安局宣传处民警朱乾希看到金华博艺画室公益为烈士画像的报道后,第一时间通过记者联系到画室负责人黄身海。黄身海带领团队成员连夜绘制,生动还原了冯福荣烈士的历史面貌。

饮弹牺牲 独留一张模糊黑白照

冯福荣是山东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1939年参军,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任山东鲁南行政区公安局侦察干事,1948年7月调任山东省临朐县公安局副局长。

1949年2月,冯福荣奉命随军南下,5月任中共浦江县委委员、公安局局长。1949年11月28日,在剿匪中牺牲,年仅29岁。1949年12月,中共浙江省第八地委批准其为革命烈士。

浦江解放初期,国民党反动势力网罗残兵败将、土匪、恶霸结成武装股匪,疯狂破坏新生政权。面对严峻匪情,浦江掀起了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剿匪斗争。

马剑区(今中余乡、檀溪镇等地)和平湖区(今檀溪镇、虞宅乡等地)是浦江北部最偏远的山区,盘踞在此的股匪凭借崇山峻岭负隅顽抗。为迅速消灭股匪,冯福荣和民政科长刘元祥带领公安队协助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五军一零三师三零七团主力进入匪情复杂的北部山区开展剿匪斗争。冯福荣还临危受命,积极依靠当地群众建立起民兵、农会、妇女、青年、儿童等组织,并在剿匪斗争中取得阶段性胜利。

正当山区剿匪反霸斗争顺利推进时,11月28日,县委通知冯福荣、刘元祥参加县委扩大会议,研究和部署下步工作。冯福荣带领公安队从中余村来到会龙桥村,与从平湖村前来的刘元祥等人会合后,结伴赶赴县城。他们边走边谈开会事宜,与护送他们的公安队渐渐拉开距离,途经白岩殿下村时迷了路,后翻过车方岭来到大岭口村附近。

此时,盘踞在大岭口村附近的匪首获悉冯福荣、刘元祥等人情报后,纠集五六十名匪徒追赶而来,对他们形成包围。面对数十倍于己的强敌,冯福荣、刘元祥毫不畏惧,沉着应战,英勇还击,边打边撤入山沟,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刘元祥不幸中弹牺牲,冯福荣则身负重伤。在突围无望之际,冯福荣销毁文件,毅然饮弹殉国。

弹指一挥间,烈士遇难已经70多年,浦江人民始终没有忘记为保卫浦江新政权而英勇牺牲的冯福荣、刘元祥烈士。每当清明时节,总能看见成群结队的人前来扫墓、缅怀。当年烈士遇难的地方早已开通公路,开辟了茶园、林场,兴修了水库,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遗憾的是,冯福荣牺牲后只留下一张模糊的黑白照片,始终无法看清烈士的清晰面容。

技术加持 让烈士变得有血有肉

黄身海在接到市公安局的请求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此前,他刚刚带领团队成员连夜画了多幅烈士画像,如今这些画像已经全部送到烈士家属手中。

“第一次看到照片的时候,就觉得这位烈士的五官很有特征,很帅。”黄身海回忆道,遗憾的是烈士照片左侧阴影太重,无法准确看到烈士全貌。为此,黄身海在素描板上前后调整了四五十次,还在帽徽、服装等细节上反复考究。

“下笔之前,我还提前在网上搜索了同时期烈士英勇就义的画像,只有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才能画出更真挚可感的烈士形象。”黄身海说,每一笔线条的勾勒,每一处光影的处理,不仅需要从仅存的老照片中捕捉神韵,更要把他们的精神面貌、崇高的理想信念展现出来。为了让烈士“活”起来,黄身海还借助AI技术,首次尝试了从素描画到彩色画的转变。

冯福荣烈士画像被庄重安放在纪念碑当天,众人纷纷驻足凝视,有人献上鲜花,有人默默敬礼……英雄不再只是档案中的名字,而成为可感可触的精神丰碑。浦江县公安局浦南派出所新警项遵谦说:“宣读入警誓词时,冯福荣烈士不惧生死的形象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我们不仅要缅怀逝者,更要让英雄的精神活在每个人的行动中,成为推动时代前行的不竭动力。” 本报记者 季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