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金华晚报

一起来体验“开蚌”

日期:04-01
字号:
版面:第08版:深读       上一篇    下一篇

开蚌取珍珠

“兰蚌优品”工作人员在给珍珠打孔

开蚌取珠后制作的珍珠饰品

学生时代,你是否曾被这句心灵鸡汤激励:“珍珠并非与生俱来,受得住痛苦的砂石磨砺,才有机会变成珍珠。”

珍珠出自珍珠贝,是来自水中的珍宝。因其获得不易,对之形成原理的不明,长期以来,它被赋予了神秘色彩。根据地质学和考古学研究证明,两亿年前,地球上就已经有珍珠了。

??直到今天,珍珠仍是人们所喜爱的饰品和保健品。中国从古至今都是珍珠大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养殖珍珠的国家之一,也是珍珠的主要生产国之一。在珍珠行业中,多年来素有销售在诸暨、养殖在金华、蚌苗在武义的说法。

?

珠从何来?如何识别“真”珠

珍珠,又称蚌珠、濂珠,种类丰富,形状各异,色彩斑斓,为贝类等软体动物内分泌作用形成的一种有机宝石。

人们对于珍珠的形成原理是一步步深化认识的。古代,珍珠曾被认为是人鱼的眼泪;后来,人们发现了落砂成珠,并进一步研究了珠蚌生理结构,终于实现了人工养殖有核珍珠和无核珍珠。

贝类属于软体动物门,能产生珍珠的贝类绝大多数属于双壳纲中的珍珠贝科和蚌科。双壳纲,顾名思义是身体外面有两片起保护作用的贝壳。贝壳里面是内脏团,紧贴贝壳、包在内脏团外面有一层膜是外套膜,其主要作用之一就是分泌物质形成贝壳,这就是产生珍珠的地方。

?珍珠分天然野生和人工饲养两大类,野生的稀有、量少、价高。目前,市面上大多为人工饲养的珍珠,分为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在产量和成珠率方面,海水珍珠往往是一比一养殖,成珠率仅30~35%;而一个淡水珍珠母贝能产出20~40颗珍珠,成珠率在60%以上。由于具备产量高、价格低、应用范围广的优势,在日常直播和国内店铺、景区开蚌获取的珍珠多为淡水养殖的珍珠。

同类珍珠,光泽、大小、形状、颜色、珠层厚度和表面光洁度等都会影响售价。珍珠走红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新手很难甄别珍珠品相好坏。

“对我们来说,看珍珠的好坏,光泽放在首位。戴着看上去有光泽,才有意义。”金华一名从事珍珠销售多年的商户告诉记者,正所谓“珠光宝气”,光泽是珍珠的灵魂。至于鉴别,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观察一下珍珠映出人脸的清晰程度,一般来说越清晰的,光泽就越好。

鱼蚌共生,“珍”情共富

兰溪的珍珠蚌养殖面积在金华占据首位,有近5万亩。驱车来到兰溪市诸葛镇厚伦方村,沿着一条大路一直往前,便到了卧龙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眼下蚌农忙着种蚌、投放、管理,水面“春耕”成为别样风景。

“诸葛镇珍珠养殖始于1986年,到2010年左右发展到养殖户97户,养殖面积达1200余亩。”负责人张俊达告诉记者,随着珍珠养殖业的发展,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金华地区曾出现“无水不成珍”的旺盛场景,很多有水的地方都挂着一串串的珍珠蚌。

?早些年,养殖户为了追求珍珠产量,采用单一的施肥育珠生产模式,把大量鸡粪、猪粪倒入山塘、水库,肥水产生大量浮游生物,造成水质恶化,这不仅滋生了各种不同病原体的病蚌,也污染了水体环境,一度使珍珠蚌这个净水品种成为整治对象。

“如何让珍珠养殖健康发展,又不污染水资源?”2009年,张俊达开始接触珍珠养殖,这也成了他此后十年重点研究的课题。

几年前,张俊达开始探索新养殖模式——蚌鱼混养,这种立体式、集约化的循环种养模式,不仅实现生态与品质并重发展,还获得了“鱼一年轮捕两茬,珍珠蚌三年卖一茬,树木五至六年售一茬”的高收益,每亩水面可增收1500—2000元。

?此外,通过星光鱼塘——鱼塘水面的浮球在晚上像星星一样发着光,吸引虫子掉进水里,通过鱼的摄食,又排出高蛋白给珍珠蚌……实现“智能化诱饵、鱼粪肥水、尾水补藻、贝莲净水”。

?这两年,厚伦方村成立“兰蚌优品”共富工坊,形成集珍珠养殖、加工、设计、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并衍生发展出开蚌猎奇游、休闲观光游、乡村研学游等,为养殖户增收拓宽渠道。“近3个月,专门过来体验开蚌的游客达5000人以上。”张俊达说,开蚌体验深受女性游客的喜爱,从开蚌、打孔到选饰品、穿珠,一系列流程都可在此完成。

“珍珠热”后,可持续增长是关键

要问近几年什么饰品最火,除了黄金,珍珠一定是其中的佼佼者。

2023年初,刘亦菲在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中佩戴的珍珠耳环引发了不少观众的狂热追捧。同年年中,倪妮为庆祝电影《消失的她》票房破30亿,发布了一组佩戴30套不同珍珠首饰拍摄的写真,也成功种草一拨网友。据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统计,2023年,我国珍珠市场规模约为350亿元,同比增长约46%,在所有珠宝品类里增幅最高。

?在金华工商城,新开了一家自产自销的珍珠小铺。店主赵艳红是兰溪上华人,婆家从事珍珠养殖行业30多年,目前在本地及江苏有3000多亩的珍珠塘。去年她发现网络平台上兴起开蚌取珍珠直播,想到家里有现成资源,在“互联网+珍珠”销售模式的影响下,盘下这个店面定期运来自家养殖的珍珠蚌,现场开蚌取珠。

赵艳红店里有两个白色大塑料箱,装着一大一小两种不同的珍珠蚌,大的88元一个,小的30元一个。“现场开蚌讲究的就是惊喜与刺激,开出的珍珠品相不同,可以根据顾客喜好制作成不同的饰品。”配饰有戒托、项链、手链等,整体价格不高,一般以银饰为主,在20多元到200多元之间,“满足女性爱美的需求”。

?赵艳红透露,目前珍珠蚌的批发价与前年高峰时相比,已回落不少,“与最高时相比,价格相差了一半”。2023年以来的“珍珠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业的整体规模,但在爆红之后,仍然需要冷静思考如何让增长变得可持续。

现场,记者偶遇了来开蚌取珍珠的市民林静怡与两个闺蜜,她们选择了大蚌。“快看,这颗珠子挺圆润的。”“这几颗小珍珠可以拿来做耳钉。”看到开出近圆形的珍珠,闺蜜三人开始“脑洞大开”想象如何搭配设计。最后,林静怡选了一颗淡粉色的圆珠,配了一个120元的戒托,制作成一枚戒指,心满意足地离开。

??“参与开蚌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妄想能开出南洋金珠、澳白或大溪地黑珍珠等名贵的海水珍珠,用开盲盒一样的娱乐心态对待,还是很有趣的。”林静怡说。

本报记者 蔡文洁 汪蕾/文 张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