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桢瑾/文 时宽兵/摄
“山茶花开春未归,春归正值花盛时。”曾巩的这句诗,用来形容茶花的花期最形象不过。眼下,任凭樱花、杏花、桃花如何争奇斗艳,已经灿烂了一个冬季的茶花就在那儿,自顾自地芬芳。
于金华人而言,茶花有其特殊意义。它是金华的市花,也是这座城市文化与精神的象征。要说金华与茶花的渊源,有许多很长的故事。最广为流传的,是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婺州人喻良能告老还乡后,为金华盆栽茶花品种“鹤头丹”作了一首诗。
如今,茶花与金华的故事在不断续写,既有经典又有新章。而茶花远不只是一朵花那么简单。
春归正值盛花时
茶花,也叫山茶花,古人称它为海石榴,原产于中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云南各地,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栽培历史。
作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茶花无疑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它艳若牡丹,却无争芳斗艳之心;骨似寒梅,却无孤傲凄清之态。世人皆言,它既具桃李之姿,又有松柏之骨,能生于山野,亦能居于庭院。
在古代,花分九品。蜀汉时期,张翊依照人的官职等级,给花进行等级品评,将其分为“九品九命”,并写在他的著作《花经》中。其中,山茶被列为“七品三命”,这是迄今为止最早记载茶花的文献。到了明代,张德谦重新给花卉进行排序,在他的著作《瓶花谱·品花》中,将山茶列为了“二品八命”。可见,古人十分看重茶花的地位。
隋唐时期,茶花就已在宫廷贵胄的庭院中崭露头角,还较早地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唐代丞相李德裕在《平泉山居草木记》中写道:“是岁又得稽山之……贞桐山茗。”贞桐山茗,这是中国第一个有记载的茶花品种。
那么,金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种植茶花的?这就不得不提到最开始说的那个广为流传的金华与茶花的故事。
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70岁的喻良能辞去工部郎官一职,告老还乡。一日,友人邀请喻良能品花,此花即为茶花,后来他还写下《闻庄鹏举山茶小盆葩华杂然有意举以见遗因作》一诗:“琉璃剪叶碧团团,收拾繁枝径尺寒。举赠诗翁知有意,要令饱看鹤头丹。”
从诗中不难看出,那日,他们欣赏的是一株小盆栽茶花,茶花的品种名叫“鹤头丹”。鹤头丹是什么样子的?在喻良能看来,其叶如琉璃剪成一般碧绿而圆润,虽生长于狭小的花盆之中,却不畏寒冷,尽显生机与坚韧。诗中对花朵并无过多描述,但从“鹤头丹”这个名字,不难想象,此花定如丹顶鹤头娇红艳丽。不仅如此,“葩华杂然”四字,也足以说明茶花开得繁盛美丽。
根据喻良能的这首诗,我们可以推断,金华地区人工盆栽茶花的历史超800多年。
要说金华与茶花的缘分,还得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北山四先生”中的何基。他告老还乡时,从临安带回了一株御赐的茶花,并种在家乡。此后,他在金华传道授业,那株御赐的茶花也成为了金华文脉的见证。
自古以来,茶花深受文人墨客青睐。古人更是深谙赏花之道,将茶花入诗、入画。
“门巷欢呼十里村,腊前风物已知春。”范成大说,茶花让人听见了春的消息。雪压山茶花,是苏轼一再点赞的美景,“雪里盛开知有意”是他对茶花的偏爱。陆游对茶花也是情有独钟,写下为人称道的名句:“惟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在金华游历时,他许是见过金华茶花的盛况。
何人不爱山茶花
金华人对茶花是痴迷的。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有一篇题为《山茶》的文章,大肆夸赞山茶的可爱,一是其性,二是其色。他算得上是茶花的知音。
其性何如?它是花中“最能持久、愈开愈盛”,且“戴雪而荣”。因而,李渔对其有极高的评价:“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其色何如?“由浅红至深红,无一不备……可谓极浅、深、浓、淡之致,而无一毫遗憾者也。”李渔对此描绘得颇为形象。他说,浅的,如粉如脂,如美人之腮,如酒客之面;深的,如朱如火,如猩猩之血,如鹤顶之珠。
出生在金华的国画大师黄宾虹,画过不少茶花题材的作品。画家潘天寿曾说:“人们只知道黄宾虹的山水绝妙,其实他的花卉更妙,妙在自自在在。”《山茶花》是黄宾虹诸多茶花作品中的一幅珍品,傲然绽放的花朵,浓烈奔放的色彩,生动地描绘了山茶花的美丽与坚韧。
在金华,茶花很常见。每年冬末春初,金华城就会开满茶花,这个时节正是茶花的主场,中国茶花文化园、婺州公园、回溪公园……甚至是在随意一处绿化带,你都能看到艳红如火的茶花。如果你足够仔细,也会留意到八咏楼、府城隍庙中的建筑构件上的茶花身影。可以说,茶花,无处不在。
金华人提起茶花也是骄傲的。
说起金华与茶花的适配度,要多亏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金华多山地,气候湿润,大面积土质肥厚的红壤土,特别适合种植茶花。
早在20世纪30年代,金华的茶花就已闻名全国。1986年10月24日,金华市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山茶花定为金华市花。1999年3月,金华市婺城区竹马乡被正式授予“中国茶花之乡”称号。
竹马乡下张家村是远近闻名的“茶花村”,在这里,茶花不仅是景观花,更是致富花。“一株茶花一担谷,一亩茶花一栋楼”,这句老百姓口中流传的顺口溜是下张家村的真实写照。
上世纪80年代末,在村党支部书记钱瑞华的带领下,原来负债的下张家村,依靠种植茶花,走出了10多个万元户。1997年,村两委决定把茶花产业作为主要发展方向,之后,在下张家村,茶花种植遍地开花,还有不少村民开始去周边县市承包土地种植茶花。下张家村的茶花产业蒸蒸日上,村民个个都成为种植茶花的行家里手。
2003年,国际茶花物种园在下张家村建成开放,这是国际上异地保存山茶属物种资源最齐全的专类园,有山茶品种资源320份;这一年,第十六届国际茶花节在下张家村举办,此后每年,下张家村都会迎来一场茶花盛宴,全国各地的客商、花农、茶花爱好者都会来到这里。
上周,“花香雅韵·共富竹马”茶花文化交流周在下张家村举办,第33届茶花花朵展同时开展,2000多朵颜色、形态各异的茶花一一展示出来。“你运气好,今天是最后一天展出了。”采访当天,钱瑞华极力邀请记者去下张家村共富馆,看看那些展出的茶花。
果然,眼见不虚,春色如许在眼前具象化。金华的茶花就是这般美好。
育种创新抢市场
茶花分为华东山茶、滇山茶、茶梅、金花茶、杂交种等五大类。金华的茶花产业主要由华东山茶、茶梅两大类组成。其中,花鹤翎、花佛鼎、花芙蓉、赛洛阳、鸳鸯凤冠、大朱砂、洒金宝珠、绿珠球、花牡丹、花十样景等金华十大名花,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
山茶花常有,好品种不常有,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品种依旧是茶花市场的重要竞争力。这些年,金华种植茶花的花农们越来越意识到茶花品种的独家优势需要依靠自主创新。
在国际茶花物种园,记者看到,门口的几块展板上展示着一些茶花新品种,其中包括金华茶花育种小组培育的近40个茶花新品种。2022年,金华民间成立金华茶花育种小组,通过杂交育种、筛选自然芽变育种等手段培育花色、花型、抗逆性更优的茶花品种。
省级林业乡土专家游鸣飞是金华茶花育种小组的顾问,从事茶花育种工作20余年。在婺城区白龙桥镇郑岗山村的茶花种植基地,记者见到了游鸣飞最新培育且未登录的茶花新品种,许多都还没有名字。
“这个新品种很漂亮,也很特别,大部分茶花的花蕊是黄色的,它的花蕊是红色的……”在游鸣飞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一处大棚,一眼看到了她说的那个漂亮又特别的茶花新品种。它白色的花瓣层叠有序,花瓣边缘带有褶皱,好似白纱裙摆,最外层的花瓣边缘还有淡淡的粉色。白色的花瓣与红色的花蕊相互映衬,给人缱绻温柔的感觉。
游鸣飞告诉记者,这株新培育的茶花是通过杂交育种得到的。从2005年第一个茶花新品种登录至今,她已经培育了100多个茶花品种,一半以上已登录命名。
“培育一个茶花新品种,投入最大的是时间,育一个种需要三至五年。今年授粉,明年摘果,后年种下,到第五年才有可能看到花。”游鸣飞说,她的这些育种成果目前仍养在深闺,但希望未来有机会能进入市场。
花农董日红也是金华茶花育种小组的一员,他选育的新品种“火焰”在这次的茶花精品展上获得了金奖。花如其名,开时如烈火灿烂,花色也似火般明艳。
董日红的父亲董树林也是一名花农,耳濡目染,董日红8岁时便学会了茶花的嫁接技术。“从小看到大,对茶花很有情怀。”正是出于对茶花的满腔热爱,他一边和父亲收集中国十大名茶花,一边创新茶花品种。
“‘火焰’是通过自然芽变育种而来,我花了8年左右的时间培育。”董日红告诉记者,茶花的培育存在很大未知,育种后无法马上看到结果,要等待三五年甚至更久。他说,因为对茶花的热爱,这份等待他觉得值得。“每年都在培育,三五年之内或许没有进展,但五年之后,每年都会有新品种推出。”
除了培育新品种,这些年,董日红还萌发了种植盆栽茶花的念头。“茶花通常需要嫁接,植株较大,不适合在室内养护,扦插原生小苗就很适合,前年试种了几百盆,一下就卖空了,今年还打算种一些卖。”他说,如果方法可行并进行推广,既能帮助其他花农,又能推动金华茶花产业的发展。
闯进精深加工赛道
茶花种植是金华的传统特色产业。近年来,我市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茶花栽培技术,包括茶花品种选育、地栽盆栽、扦插嫁接、修剪疏蕾、病虫害防治等,并将这些技术广泛运用于花农的田间管理。2022年,婺城茶花栽培系统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名单。
目前,金华的茶花产业链依旧以一产种植为主。然而,茶花带来的“美丽经济”仅靠种植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二三产协调发展。在茶花深加工产业的探索中,浙江山茶之都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茶之都)已经实践多年,并且找到了一条适合金华茶花发展的道路。
和大多数苗木企业一样,山茶之都2009年创立之初也是以茶花育种、种植为主,卖苗、卖花的产品附加值低。企业负责人程燕表示:“春秋两季是茶花销售旺季。假设一株苗以1000元价格买进,经过养护能以5000元价格卖出,但能不能卖出,什么时候卖出,这些都无法确定。投入和产出往往不成正比。”所以,茶花企业亟需转型升级。
在茶花大类之中,金花茶是国家新资源食品、药食同源植物,被认定是药食花、叶高产型等多种功能的药食同源花卉;滇山茶提取物被收录在《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然而,不管是食药同源还是作为化妆品原料,名气更大且在金华有悠久种植历史的华东山茶似乎一直没什么声音。
“金华的华东山茶体量虽不大,但胜在品种多,且华东山茶创造的经济价值占中国茶花的90%以上。以华东山茶为原料做茶花深加工,有一定发展前景,开发价值很高。”2019年,山茶之都开发了茶花皂、茶花唇膏等茶花衍生品,试水效果很好。在程燕看来,华东山茶可应用的范围可以更加广泛。
2024年,山茶之都与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成立联合研发中心,推动茶花产业的深度开发,将茶花产业链条延伸至食品、日护、家清等领域,同时还开创了茶花在创新科技工艺护肤领域的应用先河,比如茶花微晶眼贴、茶花祛痘贴等。
“这是我们研发的香茶花系列产品,你闻闻看。”程燕拿出几款香氛和护肤品,都有不同程度的茶花香气,很好闻。“茶花大多是没香味的,少部分品种带香味,这些年,香茶花很受欢迎,所以我们根据不同香型,开发出了这些产品。”最近,他们有新的动作,计划对企业茶花种植基地中不同品种的华东山茶作提取物分析,验证其在护肤品等高附加值产品中的功效与生物活性,通过差异对比,再进行品种筛选和育种,从而研发新产品。
如今,金华与茶花的故事,旧的已成经典,新的仍在续写。我们期待金华茶花的下一个春光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