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金华晚报

体验青年夜校 下班后给自己“充电”

日期:03-05
字号:
版面:第03版:深度       上一篇    下一篇

夜幕低垂,婺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灯火辉煌。刚踏进活动中心,就听见了美妙的笛声和琴声,在一间间教室参观,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白天上班,晚上上课,年轻人为何会在这里开启不一样的夜生活?本期《体验报告》,记者走进让年轻人着迷的青年夜校。

下班后打一套八段锦 夜校学习让人身心舒畅

这届年轻人将八段锦称为“中式帕梅拉”,我曾在网络平台上刷到很多新中式健身的视频,今天也能见识一下八段锦的“真面目”。

婺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夜校活动室内,跟随舒缓的音乐,一群人排着整齐的队伍,伴随着口令,调整呼吸,缓慢地舒展着身体。“八段锦课程分12次24节课,共收费520元,每节课时一小时,每堂课都有至少10名学员到场,学员们年龄普遍在25—30岁,很多是住在附近的上班族,下了班、吃了晚饭就赶来上课。”叶凤仙是八段锦课程的老师,今年62岁,来自金华市武术协会,从事八段锦和太极拳培训教学多年。据介绍,这个班级刚开课两周,目前在练习八段锦的基础招式。

眼看学员们都在热身运动之后打起了八段锦,我也赶紧进入状态,模仿老师的动作,双腿微蹲、托举双手、两手开弓,尽量做得舒缓和松弛。在来之前,我也曾跟着网上的课程,在家里自己练习八段锦,但现场学习之后发现,想要把动作做得标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的手指要更向内弯折,腿不要外八!”在叶凤仙的耐心指导之下,我逐渐得心应手起来,内心变得平静,而且可以跟随音乐全身心投入到一招一式当中去,掌握了每个基础招式的方向和力度。“零基础的人完全可以尝试八段锦,它能增强心肺功能,缓解失眠,练习八段锦对现在的上班族帮助可大了。但练习八段锦之前一定要充分热身。”

“这个动作是什么?”“左右开弓。你看,它像不像射雕的姿势。”课堂上,同学们还不时提问,不知不觉间,一套5分钟的八段锦就完成了,体验下来,我感到全身发热,微微出汗。

“不愧是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健身操。”我在心中感叹。

喜欢什么课就上什么课

他们在夜校学习找自己

夜校上课时间是晚上7时至晚上8时30分,练完一段八段锦,其他课程仍在火热进行中。为弥补小时候没有上书法课的遗憾,我决定去体验一下篆隶书法课程。走到教室门口,书法授课教师张时文已经在讲台上讲解正确的握笔姿势,“软笔书法执笔的要领在于‘指实掌虚’”。桌子上摆放着书法用具,我也上手学习如何握笔。“不需要自己带书法工具,一进门就可以开学。”刚刚还在担心没有基础怎么办的我松了一口气,看来只要跟随老师的节奏就好了。

理论学习之后,便是学员自主临帖时间。老师对每名学员进行一对一指导。“你这个执笔方式不对哦。”看我的握笔姿势不正确,张时文出声指导,走到我的右边,教我如何握笔,“新手书写篆书,最难的是要控制落笔的深浅,一旦书写不稳定,便会导致整体不协调。而且书写每个字是要有停顿的,比如这个地方要拆开,笔锋要有停顿。”在手腕的灵活翻转中,我试图让手指更加精准地控制笔锋,保持中锋行笔,这便是所谓的“控笔”,书法课真是大有学问。

隔壁的美妆教室不时传来惊呼,我好奇地走过去,发现上课的同学们都是20多岁的年轻女孩,授课教师黄应被学员团团包围,大家认真又好奇地观摩着老师的修眉动作。“同学们,大家看一看,这是什么脸型?”“我知道,这是皇后娘娘‘蔡少芬’的同款脸型。”某位学员的回答引发了一阵笑声。老师带同学们了解什么是“三庭五眼”“四高三低”,听了短短10分钟,我也在欢声笑语中学到了很多“干货”。下课了,但几乎没人离开,老师一边为有需要的学员修着眉毛,一边不厌其烦地回答着大家的问题。“下一堂课,大家要带着化妆品来练习了。”送走最后一名学员,老师开始收拾桌子上的东西,连上两晚的课程强度不小,有时到了晚上11时,黄应仍在回复着学员群里的信息,但她也很开心看到学员们的学习热情这么高,“好几个学员都说要趁热打铁,在早上上班前练习一下我刚教的8分钟快速出门妆容”。

走进尤克里里的体验课教室,老师正在给大家介绍尤克里里的起源、构造以及基本演奏技巧。“尤克里里适合乐感零基础的‘小白’,上手比较简单。”在老师手把手的教学下,我把手指轻按在琴弦上,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拨弦,听到它发出清脆的音色,感觉非常有成就感。

原来,夜校的课程这么丰富,竟有点像大学的“选修课”。

记者手记

如今,“白天职场驰骋,夜晚‘充电’学习”成为很多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比如幼儿园老师燕子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学习平时工作中接触不到的新内容;上八段锦课的小舒常年坐在办公室,经常腰酸、肩疼,通过夜校上课活动下筋骨,还打算带领全家老小一起强身健体。对青年人来说,夜校为他们提供了充电赋能的机会,同时为他们提供了情绪价值。“零基础”上课,“低课时费”体验,沉浸式感受多种课程……青年夜校逐渐出圈的背后,是青年人逐渐多样化的需求。

夜晚城市的喧嚣逐渐沉寂下来,在一个个青年夜校课堂里,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放下手机、忘掉白天的工作,静下心来,将生活调到自己喜欢的频道,享受不一样的夜生活。

本报记者 张丹楠/文 张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