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金华晚报

“雷锋鼓舞我一辈子 我学雷锋一辈子”

日期:03-05
字号:
版面:第02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3月3日,东阳市吴宁第二小学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83岁高龄的谢迪安老人。他是雷锋的小学同学、童年挚友,此次应邀而来,不仅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特殊的“雷锋少年故事”主题讲座,还带领学子们探望了97岁的雷锋生前老连长虞仁昌,让雷锋精神在跨时代的交流中熠熠生辉。

校园传薪火

聆听少年雷锋的成长故事

下午3时,吴宁第二小学的报告厅内,伴随着全体同学齐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嘹亮歌声,活动拉开了序幕。

同学们观看了微电影《庚伢子》,一同走进了雷锋的少年时光。随后,少先队员为谢迪安献上鲜艳的红领巾。

“我叫谢迪安,是雷锋的儿时伙伴、邻居,也是小学同学。雷锋上小学晚,比我大两岁。他小时候的经历十分艰苦……”踏上讲台,谢迪安将少年雷锋的故事娓娓道来,将大家带回到他与雷锋相处的岁月。

谢迪安分享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温暖细节:少年雷锋曾在倾盆大雨中,毫不犹豫地背起低年级学生,小心翼翼地走过狭窄的独木桥;6年他换过5所学校,最远的离家10多公里,但他从未迟到早退,不仅完成学业,家务农活也一点没少做;开展扫盲时,他带头办夜校教农民识字,被评为扫盲模范……这些故事,让同学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雷锋。“1956年小学毕业时,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谢迪安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雷锋在毕业典礼上立下了掷地有声的誓言——‘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第一志愿’。我深深感受到,雷锋‘做好人当英雄’的志向,早在少年时代就已埋下种子。”

雷锋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响着谢迪安。“他用行动诠释着善良、勇敢与担当,成为我一生的榜样。”谢迪安说,如今他也想把这种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互动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少先队员代表们精神饱满地朗诵了“雷锋经典语录”。孩子们为谢迪安送上了亲手制作的礼物——用剪纸、彩画、针织等各种方式制作而成的雷锋肖像,谢迪安则回赠了亲笔撰写的《英雄曲》一书,以及一个24G的U盘,里面是由《英雄曲》改编摄制的24集电影短剧《庚伢子》的数字资源。“第一次来到东阳,就感受到了校园里浓厚的学雷锋氛围,希望这些资料能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雷锋。”

活动现场,吴宁第二小学校长楼美刚为谢迪安颁发了聘书,聘请他为思政教育辅导员。

探望老连长

两位“雷锋故人”跨时空聚首

距离吴宁第二小学不过500米,就是虞仁昌的家。讲座结束后,谢迪安带领学校的孩子们,满怀敬意地前往虞仁昌家中探望。轻轻叩开房门,看到精神矍铄的虞仁昌,大家眼中难掩激动。谢迪安快步上前,与虞仁昌紧紧握手,两位老人目光交汇,岁月沉淀的情谊尽在其中。

谢迪安,是雷锋的小学同学,与雷锋有着近6年的同窗情谊;虞仁昌,曾是雷锋的战友、连长,是雷锋成长路上的重要见证人,也是在雷锋生命的最后时刻,将他紧紧抱在怀里的人。带着这些珍贵的经历和对雷锋精神的深刻感悟,两位老人坐在一起,往昔的回忆也在这一刻缓缓展开。

《雷锋日记》里常提到虞仁昌。“今天连长找我谈话,句句打动了我的心。他说:‘火车头的力量很大,如果脱离了车厢,就起不到什么作用。一个人做工作,如果脱离了群众,就会一事无成……’”这段话中的连长正是虞仁昌。1961年3月,连里给新兵发枪,雷锋在日记中兴奋地写道:“今天,连长发给我一支新枪。我真像得到了宝贝一样,乐得连话都说不出来……这支枪是我的,是革命给我的!要想从我这里夺去,我宁愿战斗而死!对党和人民要无限忠诚……”多年过去,虞仁昌仍常想起这篇日记。

“雷锋在部队总抢着干最苦的活,他日记里写‘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他践行到了生命最后一刻……”虞仁昌说,“我当了雷锋两年连长,他却教育了我一辈子,他是我一生的榜样。”谢迪安轻轻点头,将《英雄曲——少年雷锋的脚步》递给虞仁昌。

多年来,谢迪安和虞仁昌两位老人一直致力于雷锋精神的宣讲。在虞仁昌家中,陈列着他几十年来精心收集的200多张雷锋生前的照片、无数封来信,还有一尊雷锋铜像。这些珍贵的物品,见证了雷锋精神的深远影响。而谢迪安,作为一位有着坚定信仰的老共产党员,从湖南望城、邵阳、长沙,到辽宁抚顺,再到浙江东阳,他为许多地方的人带去了雷锋的故事。他的“追锋路”,串联起了雷锋精神跨越时空的脉络。

“雷锋鼓舞我一辈子,我学雷锋一辈子。”谢迪安坚定的话语,正是他和虞仁昌一生践行雷锋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激励着更多人将雷锋精神传承下去。

本报记者 罗钟炉 黄娇丽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