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婺城区城西街道双龙社区有一名00后,被网格里的爷爷奶奶亲切地称呼为“小童”,她总是能想出服务“一老一小”的金点子。她用小游戏的形式宣传垃圾分类;用音乐剧木偶戏的形式宣传暑期溺水安全……她的到来为基层治理注入了“青春动能”,赢得了居民赞许。
24岁的童泉乐,去年成为双龙社区的工作人员。初入职场,性格内向的她与居民打交道有点“放不开”。
“这么年轻,办事能行吗?”起初,有老人遇到烦心事找到社区,看着新来的小姑娘,心里“打鼓”。同事们鼓励她:“别着急,慢慢来。”
于是,她拿着笔记本,走进自己所负责的小区和楼栋。“我就多走嘛,分小区、分楼栋、分户数走,多走是最有效的熟悉居民的方法。”童泉乐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着每户人家的人员和信息,并备注了特殊群体和困难人员的情况。如今,说起网格里的情况,她总能脱口而出。逐渐地,孩子们喜欢上了爱笑、和气的“小童姐姐”,老人有事也愿意和“小童”说,而她,也摆脱了最初的懵懂状态。
80多岁的独居老人施阿姨很少与人交往。童泉乐一开始入户时,常吃“闭门羹”。但她没有放弃,了解到老人的各种需求后,就联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党员志愿者,定期帮助老人打扫房间、修剪指甲等。她还善于陪伴和倾听,引导老人将记忆里美好的事情讲出来,并给予赞赏,让老人从内心感到温暖,两人成了“忘年交”。“我喜欢跟她聊天,她真心对我。”施阿姨说。
在与居民交流中,童泉乐变得越来越能干。“我们有矛盾都找她处理。”居民王师傅说。他的邻居张阿姨长期将闲置的椅子、板凳等杂物堆放在楼道,这让他很烦恼。“不仅影响通行还存在安全隐患。我跟她说了好几次,不要乱堆,她都不听。”为此,双方矛盾逐渐升级,邻里关系剑拔弩张。童泉乐得知此情况后,主动上门与张阿姨沟通,耐心讲解楼道属于公共区域,堆放杂物不仅影响楼道整洁,还妨碍正常出行,存在极大的消防安全隐患。同时,她劝说王师傅理解邻里间的生活习惯差异,以和为贵。经过童泉乐耐心的劝导,张阿姨最终同意清理杂物,她当场电话联系了搬运师傅前来清运,楼道恢复了整洁,邻里关系也得到缓和。
虽然年轻,童泉乐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居民的认可,将青春力量绽放在社区服务第一线。 “我要努力‘发光’,照亮更多的人。”她说,社区工作有磁力,吸引着她努力提升,用专业知识帮助居民解决问题。 本报记者 吴彰义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