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不少市民加入抢购黄金的行列,推动黄金回收市场升温。面对不断变化的黄金价格和推陈出新的黄金饰品,市民应该如何平衡投资保值与装饰悦己的双重收获?
金饰消费常戴常新
春节是婚嫁高峰期,年轻一代成为黄金消费主力军,他们不仅将金饰视为保值工具,更将其作为时尚表达和文化认同的载体。其中,小金珠、细链等“小克重”金饰颇受年轻人青睐,既满足预算控制,又能通过叠戴、混搭展现个性化风格。
昨日,在市区西市街某金饰店选购小金珠的邓女士告诉记者,去年5月她购买了一款黄金珠串手链,这次是想挑选一个小金饰做搭配。“我买金饰主要还是看品牌和款式,价格在能承受的范围就行。”在邓女士看来,购买金饰比购买名牌包更物有所值。不过,她坦承,与小姐妹相比,她的算消费,人家的才是投资。“按黄金克重来算,买金饰的溢价显然不划算,我的小姐妹早先买入的金条每克已经涨了近300元,是实实在在的获利了。”
市区西市街各大商场一楼的黄金铺面多被金饰品牌店占据,不过,某金饰品牌营业员晓兰告诉记者,面对最近上涨的黄金价格,很多顾客打算“再看一看”。“现在买首饰基本选择小克重,因为首饰出售其实赚不了多少钱,更多是消费价值。如果考虑黄金的保值性会直接去银行买金条。”
金饰价格相对透明,大大降低了入门难度,黄金的强延展性也为其作为饰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市民李毅告诉记者:“金饰可以说是老百姓婚嫁中的刚需,戴一段时间觉得样式不喜欢了,可以换购或者找一个店重新打造,常戴常新。”
金饰回收价格多样
从投资的角度看,黄金具有避险属性,在投资组合中配置黄金的比例需根据个人风险偏好、市场环境及投资目标动态调整,但其核心价值在于提供风险对冲和资产多样化。
金华江南某金店业主坦言,老式的戒指项链保值率最高,而各类新工艺虽然提升了金饰美观度,但复杂的工艺成本削弱了黄金的保值功能。如果以保值为目标,消费者可选择金条或工费占比低、克重实在的款式。
除了市民消费金饰的热情,黄金回收市场也因金价上涨而悄然变化。某知名金饰品牌公开的官方金价有3种,分别是零售金价、增值服务金价、回收金价。销售人员向记者解释,增值服务金价主要用于金饰换购,一般要求新购克数大于旧金。消费者如果将金饰直接换成现金则回收金价相对偏低,不同品牌还要扣除差价。对比定价可以发现,如果单纯考虑用金饰赚取溢价其实涨幅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黄金回收市场缺乏统一标准,市民需多方比较,谨慎选择一些上门回收的个体商家。 本报记者 方令航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