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汪晨云 报道组 葛锦熙 通讯员 徐闻见
9月27日至9月30日,2025中国诗教大会在衢州举行,本届大会主题为“诗礼衢州·古今和鸣”。
诗教是中国文化与教育传统的一大特色,深刻体现了中国审美旨趣的核心。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里的《诗》指《诗经》,经过一代代发展,“诗”不再仅指《诗经》,而是逐渐引申出其他意义。诗教也经由历代文人学者的解读和诠释,内涵不断丰富与延展。
诗教大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位诗教学者、专家、诗人、作家深入衢州各地,实地调研衢州诗教工作,并与衢州本地作家、诗人齐聚一堂,探讨文学精品创作和当代诗教工作的创新实践。
感受衢州“礼、乐、诗”
9月27日晚,参加诗教大会的嘉宾们走进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浸梦水亭门剧场,聆听“古城新市·诗礼弦歌”古琴音乐会。
中国古代的诗,与歌、舞相互融合,是对人类内心情感的立体表达。衢州自古是礼乐昌明之地,孔氏后裔南渡于此,“以诗育德、以诗化人”的文化内核便在衢州生根发芽。
音乐会现场,衢州文艺工作者先后登台,为在场观众带来了古典韵味十足的表演,古琴独奏《佩兰》、三弦即兴《有朋自远方来》、配乐诗朗诵《孔子》……在文艺工作者的演绎下,观众仿佛跨越时空,陶醉于古韵之中。
随后,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林在勇向衢州赠送了书法作品。
继音乐会之后,9月28日上午8时,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邱华栋;中国作协《诗刊》社主编李少君;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林在勇;浙江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叶彤等22位诗教大会嘉宾,应邀参加了孔子诞辰2576年祭祀典礼。
银杏树下,嘉宾们正衣冠、拾肃容,端庄伫立。在主祭人、陪祭人依次向孔子塑像敬献五谷、文房四宝之后,邱华栋与李少君代表中国作协向孔子塑像敬献花篮。
祭祀典礼结束后,嘉宾们来到衢州市博物馆、中国儒学馆、衢州诗词公园等地走访调研,并在衢州诗词公园参加2025中国诗教大会启动仪式。
“听了古琴音乐会、参加了祭孔典礼、走访了衢州诗词公园,让我觉得衢州抓住了孔子思想的核心,也就是‘礼’‘乐’‘诗’,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震撼。” 李少君说,衢州以人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诗教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诗教“润物细无声”
衢州素有“东南阙里、南孔圣地”的美誉,诗词文化流淌于衢城血脉。在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上,白居易、赵抃、陆游、朱熹等文人墨客曾留下诗篇,灿若繁星的经典映照成一盏盏明灯,照亮了衢州的历史长河。
从孔子“诗可以群”的教诲,到白居易“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倡导,再到叶嘉莹先生“弱德之美”的现代诠释,诗教始终是中华文明传承的密码。9月29日,参会嘉宾们走进有着“宋诗之河”美誉的常山,参加本届诗教大会系列活动。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教,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是穿越千年依然滚烫的精神之火……”在相关活动中,《诗刊》社、全国文学馆联盟、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诗歌网、浙江文学院(浙江文学馆)等作为发起单位,向全国发起倡议,号召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诗教工作,推动诗词文化融入生活、滋养心灵。
“我们当今所谈论的‘诗教’不局限于古诗词,还涵盖了中外现代诗歌以及优秀的童诗、童谣、儿歌作品等,诗教的范围与意涵在不断延伸,我们能做的事情也更多了。”衢州市作协主席闻婷说,诗教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连接古今、打通城乡、融合教育与社会。作为文艺工作者,更应主动承担起诗教的责任,推动诗教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普惠大众。
当天,李少君作《借力AI:中国诗教的第三次升级》讲座,除参加诗教大会的嘉宾以外,来自常山中小学校的70多位教师到现场聆听。李少君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如何借助AI技术创新诗教模式,助力诗教工作的开展。
诗教赋能城市发展
借着诗教大会的契机,诗教计划阶段性成果展示交流会在常山举行。衢州、杭州、温州、泉州等地诗教工作负责人先后分享当地对诗教工作的探索与实践,相关诗教学者、专家开展交流探讨。
衢州市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届诗教大会在衢州开幕,得益于衢州深厚的南孔文化底蕴,以及多年来对诗教工作的探索。
近年来,衢州充分发挥“东南阙里、南孔圣地”的独特优势,以诗赋能城市文化空间、推动诗教根植乡村,并通过“诗教+”模式,探索文化与产业融合,助力共同富裕。“我们在建设新时代文化名市时,将诗教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抓手,以‘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全面推进诗路文化带建设,全方位打造诗意衢州,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提升市民文化素养与道德修养。”衢州市文联相关负责人说。
邱华栋对衢州诗教工作给予肯定,他表示,衢州诗教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创造性转化进行了别开生面的呈现,发挥出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学润物化人的作用,具有开创性和启发性。
诗教化人,诗教融城,诗教兴业。为期4天的2025中国诗教大会落下帷幕,衢州的诗教工作将继续深入推进,通过深化诗教领域的“两创”实践,更好地发挥古典诗词与优秀文学作品提升人格、净化精神、成风化人的重要作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诗教传承高地与文化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