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毛慧娟 文/摄 通讯员 朱海忠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2025年9月30日,是我国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
在衢州,从衢州烈士纪念馆的规划建设,到侮辱英烈案件的依法查处,再到AI技术助力英烈故事传播,一系列保护、宣传红色资源的行动正全面展开,共同构筑着铭记历史、尊崇英烈的坚实力量,也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英烈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
场所赋新
打造红色教育矩阵
九月的柯城区石梁镇中央方村,山岙间机器轰鸣。衢州烈士纪念馆项目建设工地上,铲车挥臂、渣土车穿梭,一片繁忙景象。如今的“建设灰”将在两年后化为庄严肃穆的“英烈红”。
“项目总投资1.55亿元,预计2027年5月竣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座占地105.5亩的纪念馆将集中展示衢州革命史、解放史及英烈事迹。
“这并非单点工程,而是红色矩阵的‘棋眼’。”该负责人表示,纪念馆将与府山公园内的革命烈士陵园、罗汉井的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陈列馆、杜立特行动纪念馆形成“红色纪念圈”,成为长三角地区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地标。
据了解,衢州现有烈士纪念设施200余处,但在2024年之前,仅有府山公园内的衢州革命烈士陵园被认定为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为全面提升红色教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水平,自2023年下半年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对全市烈士纪念设施开展系统摸排与分类评估。
截至目前,全市新完成5处市级烈士纪念设施评定,分别为衢州市烈士陵园(三山公墓)、江山市烈士纪念馆、龙游县革命烈士陵园、开化县烈士陵园和常山县烈士纪念园;完成2处县级烈士纪念设施评定,分别为江山市严麻车烈士陵园和龙游县血沃龙丘纪念碑。
“衢州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重要征战地、新四军集结组编后抗日出征地,也是浙赣战役的主要发生地。烈士纪念馆的建设,将填补市区有烈士纪念碑而无系统展示场馆的空白。”该负责人相告,随着纪念馆开工和对全市烈士纪念设施等级评定的完成,“我市已建立起省、市、县三级梯队式的保护体系,为强化纪念设施管理、弘扬英烈精神、教育启迪后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法护尊严
线上线下共护英烈
2025年8月,开化县城关派出所查处了一起侮辱英烈案件。违法行为人林某在微信网格群内发表侮辱抗美援朝志愿军的不当言论,被依法行政拘留。
这是2025年衢州首起英烈名誉保护案件,彰显了法律捍卫英烈尊严的坚定决心。
事实上,对英烈的保护不仅体现在对违法行为的事后惩戒,更体现在对烈士纪念设施系统性的日常保护与管理。
自2024年起,我市启动了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自查自纠行动,针对部分早期设施存在的未办理不动产登记、保护范围未划定等历史遗留问题,全力推进整改。
“保护英烈,既要在虚拟空间划定红线,也要在现实世界中筑牢防线。”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7处县级以上烈士纪念设施的不动产登记与保护范围划定,并对126处散葬烈士墓实施了集中迁葬。此外,我市还有包括衢江区洋口红军烈士墓、开化县徐家村红军烈士墓在内的12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它们同样是宝贵的红色资源。对这些零散纪念设施,各级退役军人事务系统通过直接管理、委托乡镇代管、组织志愿者服务队等方式,共同落实管护责任。
近年来,我市革命文物保护工作整体平稳有序,未发生人为破坏、土地纠纷、安全事故,也未出现重大负面网络舆情,形成了线上线下共同守护英烈荣光的良好局面。
精神传承
创新讲述红色故事
“尔刚,我是爷爷童坤。很高兴在这里见到你,家里人都还好吧,家乡变化大吗?”2025年7月,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衢州市实验学校举行。
通过AI技术,衢州龙游籍烈士童坤的影像与从未谋面的孙子童尔刚实现了“重逢”。龙游烈士陵园管理中心主任徐娟表示:“童坤烈士在龙游烈士陵园保存的照片已经非常模糊了,还有很多烈士由于年代久远并没有留存照片。通过AI复原烈士肖像,能让年轻一代沉浸式感受英烈事迹。”
在创新表达让红色故事焕发新生的同时,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也持续夯实工作基础:一方面加强部门协作,加大投入,将红色文物保护管理纳入文物保护大格局;另一方面充分挖掘社会力量,持之以恒地创新宣传载体,以扩大英烈精神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2024年,为纪念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衢州解放75周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档案馆与衢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联合开展“黎明之光,山河永念”追思活动,使四散天涯的衢州六烈士后人首度相聚衢州,引发社会强烈反响;2025年5月,借助衢州烈士纪念馆开建的契机,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面向全市发动红色(烈士)文物收集工作;2025年9月1日,“南孔军号”宣讲团首次亮相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新湖校区,为500余名师生讲述衢州抗战故事……
而围绕“9·30”烈士纪念日,我市每年都会开展系列活动,走访慰问烈属、开展英烈故事进校园宣讲、举行烈士纪念日献花仪式……
衢州革命烈士陵园内,苍松翠柏环绕;新建纪念馆工地上,建设者们日夜奋战;校园教室里,AI技术和动人的宣讲,让英烈故事焕发新生。衢州市正通过创新表达和多元手段,让红色记忆永不褪色,推动英烈精神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