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霞) 近日,中国关工委、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表彰“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衢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获评先进集体,柯城区陈先福、衢江区张宗琦、江山市汪伶俐3人获先进工作者称号。
衢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长期整合“五老”与社会关爱力量,开展红色宣讲、“双百”助农、帮困助学等活动,创新推行“关工委+五老工作室+社会组织”模式,构建高效协同“大关工”格局。
柯城区关工委副主任、区退休教育工作者协会会长陈先福,退休后全身心投入关心下一代事业。他响应“银龄讲学计划”,组建“银龄讲师团”,送优质教育资源下乡,惠及师生超万人次,助力城乡教育均衡。他创新组建“代理家长团”,连续11年开设“暑假来吧”公益课堂,关爱300余名留守儿童,还带动大学生接力授课;坚持开展家庭教育讲座,覆盖2000余人次,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此外,他组织退休教师在医院、敬老院服务,参与“我在农家书屋当馆长”活动,选派10名退休校长加入“银龄伴读”计划。
81岁的衢江区“铜山源”五老工作室成员张宗琦,始终牵挂乡村学子。2015年,他立下十年助学约定,每年为村里困难学子发放200元至1600元助学金并附寄语。10年间,笔记本记满131个受助人名字,累计发放助学金超5万元。2024年约定到期,他再次承诺:“只要自己还有能力,就会将这份鼓励和关爱延续下去。”作为国家老年书画研究会成员,他组织“书画进校园”等活动100余次,公益授课300余堂,指导留守儿童6000余人次。
江山市关工委联络中心主任汪伶俐以系统思维推动工作,牵头制定6项制度推动“制度治会”,协助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推动建成基层关工委组织431个,配齐乡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其经验文章获评省级“创新案例”。她承办“浙里关爱”活动助103名留守儿童圆梦,顶酷暑走访近50户困难家庭,对接企业为20余名困难学生提供“助学金+实践岗”帮扶。她推出“五老+8090”宣讲模式,组织宣讲百余场;打造“关工+社工+五老”模式,策划“爱心爸妈”项目帮扶220余名留守儿童;牵头成立农业科技服务团。作为江山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理事,她协助筹资433.84万元,资助学生1400余人次。
衢州市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将进一步激励全市上下持续深耕关心下一代事业,为衢州青少年营造更优质的成长环境,为推动全市青少年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