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衢州日报

以汉服为钥, 启衢州古城“宋韵之门”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06版:信安眼       上一篇    下一篇

  开栏话:不久前,人社部正式发布了第七批新职业,包括17个新职业、42个新工种。职业“上新”,发展“向新”。新职业不断涌现的背后,是蓬勃兴起的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折射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也为更多人开辟了追梦圆梦的新赛道。今起《信安眼》栏目推出“新时代·新职人”系列报道,用镜头聚焦在衢州就业创业的新兴职业群体,通过讲述“新职人”的从业故事,展现他们的创新精神、奋斗历程和职业梦想。

  记者 刘芸 文/摄

  【人物名片】

  熊伟

  菩芯(衢州)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资深妆造师

  【职业小档案】

  汉服妆造师

  专门从事汉服妆容与造型设计的职业。

  其工作涵盖不同朝代服饰形制、妆面风格及礼仪文化的综合运用。

  时下,随着“国潮”的流行出圈,“穿汉服、逛古城”成为许多年轻人沉浸式旅游的打开方式。汉服妆造成为文旅消费的新场景,也推动了汉服妆造师、汉服设计师等新职业的出现。

  今年32岁的熊伟就是一位选择在衢州古城创业的汉服妆造师。

  “云鬓斜簪,衣袂翩跹,一转身仿佛真的回到了千年前的衢州。”9月23日下午,在衢州古城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的菩芯文创店内,刚完成宋代皇后妆造的游客王女士对着镜子惊叹。而让这份“穿越感”成为现实的,正是菩芯(衢州)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汉服妆造师熊伟。

  走进菩芯文创店,木质陈设与精巧首饰相得益彰,400余套汉服挂满衣架,其中200余套宋代汉服格外亮眼。身为资深妆造师兼跨界珠宝鉴定师,熊伟不仅精通非遗点翠、金丝凤等技艺,还熟练掌握绒花、缠花的制作,店内30%的配饰都由她设计制作。

  “衢州浸润宋韵千年,宋制汉服的雅致风骨,最能呼应古城的文化气质,这也是我当初选择在水亭门开店的主要原因。”在熊伟看来,现在年轻人爱穿汉服逛古城,本质上是在寻找与历史对话的方式,这正是衢州古城吸引并留住游客的关键。

  为了让汉服妆造“还原历史、不违形制”,2023年6月,熊伟专程前往成都蜀宫琴台,师从1987版《红楼梦》妆造总设计杨树云。“老师说‘以古为源,融古为己,化古为新’,这不仅是做妆造的准则,也适用于古城旅游发展。”熊伟坦言,起初她也曾担心“小众的汉服”能否融入古城文旅,但看着衢州文旅部门主动搭台,从每年的七夕游园、打造“宋韵衢州”品牌,到冲刺5A景区时注重文化体验升级,她愈发确定:古城发展需要“让历史活起来”的载体,汉服便是其中之一。

  每逢节假日,店内总能看到身着汉服的游客,或在水亭门城楼前拍照,或沿着信安湖畔漫步,感受“一步一千年”的沉浸式体验。

  而熊伟团队的行动远不止于此。在他们承接的“南孔囍礼 缘定衢州”集体婚礼上,新人身着青红宋制婚服,行沃盥礼、同牢礼,让游客直观感受宋代婚仪的庄重浪漫。去年承办的第六届礼衣华夏汉服模特大赛衢州赛区赛事,更是吸引了省内外数百名汉服爱好者参与。

  在与游客的接触中,熊伟也捕捉到了古城旅游的新趋势:“越来越多外国友人来体验汉服,他们会好奇地发问步摇怎么制作,会追问衣襟上的纹样有什么寓意;还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做‘小书童’妆造,边穿汉服边听南孔故事。这说明古城的文化吸引力正在扩大,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单点体验’串成‘完整的文化旅程’。”

  谈及对古城未来发展的期待,熊伟眼中满是憧憬:“我希望衢州古城能一直守住文化本真,不要为了追求商业化而丢掉宋韵的雅致。比如多打造沉浸式场景,让游客街头能见宋代‘货郎’‘书生’、听古琴宋词吟唱;加强‘文化 IP’打造,整合汉服、点茶、制香等元素,形成专属于衢州的‘古城记忆点’。”

  熊伟计划在店内开设宋韵文化体验课,教游客制作绒花、学习宋代妆容,“我是土生土长的衢州人,打心眼为古城越变越好感到高兴。未来我想继续做一个‘时空摆渡人’,用汉服这把钥匙,让更多人打开衢州古城的‘宋韵之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