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邓亮 报道组 周毅辉 通讯员 郑欣 毛通通
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2025年5G工厂名录》,我市共有14座5G工厂成功入选该名录,行业覆盖电子设备制造、造纸、化工等各大领域,入选数量位列全省第二。
此次衢州5G工厂入选数量创历史新高,这是我市工业数字化沃土孕育出的丰硕成果。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工业数字化改革专项行动,全力推进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2024年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报告》显示,我市产业数字化指标综合得分85.2,位列全省第五,在工业企业数字化水平层次、生产环节数字化普及率等方面具备较强优势。
政府引领 擘画蓝图
9月16日下午,在联通公司衢州分公司的会议室里,一场关乎衢州制造业未来的头脑风暴正在上演。由市经信局精心组织,我市五十余家重点工业企业负责人等齐聚一堂,共同聆听了一堂以“AI+智造:构筑未来工厂新图景”为主题的讲座。
此类精准对接活动我市已成功举办多场,是我市赋能企业转型升级的常态化举措。“我们每年会组织20场以上数字化转型专题培训和企业间‘互看互学’活动。”市经信局智能制造处负责人说,同时还培育了砖助智连、中巨智能等8家省数字化服务商,提升本地数字化服务力量。
为强化数字化标杆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我市逐步建立起从数字化车间,到智能工厂、再到“未来工厂”的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梯度培育体系,形成一批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数字化转型示范样本。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家(巨化集团)、4家省“未来工厂”(巨化集团、一道新能源、天际互感器、极电新能源)、26家省智能工厂、46家省数字化车间。
为提升企业数字化改造的积极性,我市通过“大科创”政策集成,对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的,按硬件15%、软件30%的比例补助。对于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提供诸如5G和云服务补贴等门槛低、数额小的政策补助。
“我们还通过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和行业‘产业大脑’等举措,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面。”该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已创建14个省工业互联网平台。
企业转型 主动求变
9月12日,浙江创柔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松来到联通公司衢州分公司,与该公司副总经理蒋文伟商讨企业数字化工厂建设的定制化内容。
今年,浙江创柔5G工厂成功入选《2025年5G工厂名录》。深度应用5G技术的智能化生产线,让企业搭建了多类管理平台,公司流程效率提升30%,生产产能提升20%。“十几种核心原料的投料能够精确到克,从源头上确保了产品成分的绝对稳定。”彭松表示,这让企业更加愿意在数字化改造上投入资金。
“近几年来,衢州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进行数字化转型。”蒋文伟表示,这不仅是以5G、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趋成熟,为企业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更是企业对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追求。
比如,浙江哲丰新材料有限公司完成5G工厂建设后,依托5G网络实现全流程高效联动,图像采集单元配备高性能工业相机与定制化光源,可精准捕捉纸张表面缺陷,检测精度达0.1平方毫米。传统制造模式中存在的质量控制难、运维成本高等问题,在数字化手段下得到了有效解决。
“像现代化工厂内常见的AGV小车,依托5G网络可以实现连续低延时作业,解决了传统WiFi模式存在的网络切换问题,保障了生产过程的连贯性和稳定性。”联通公司衢州分公司企业部行业经理徐月雯说,除了明显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之外,企业还获得了生产灵活性增强、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等多重收益。
政企同心 成效显著
政府大力推动,企业主动转型。政企双向奔赴,这让我市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形成了一批样板案例。
从行业层面看,江山木门行业先行先试,探索形成中小企业“N+X”数改模式。现已有超百家门业企业开展轻量化改造,企业数改成本从平均每家150万元降低至50万元,改造周期缩短至原先的六分之一。
从企业层面看,一批企业通过整体规划、系统整合、数据打通,成功打造“智能工厂”。如浙江龙游李子园公司委托浙工大生态工业创新研究院,定制开发MES(制造执行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等系统,优化形成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生产成本降低12%,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5%,人均生产效率提高19%,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盈利水平。
从车间层面看,一批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建设“数字化车间”。如衢州三源汇能电子有限公司投资1600万元核心智能制造装备,引进国内先进的电气装配自动流水线、环形铁芯自动生产线等,关键装备数控化率达80%,运营成本降低22%,产业研制周期缩短31%。
“我们将继续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深度转型。”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新增一批省级“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在“人工智能+”“数据要素+”等领域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典型场景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