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衢州日报

小青豆“剥”出大市场

日期:09-23
字号:
版面:01版: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毛瑜琼 报道组 葛锦熙

  右手大拇指上用胶带绑着一块带弯钩的小铁片,左手捡起一只豆荚,小铁片轻轻一钩,裹着豆衣的青豆就顺势落入了身前的塑料筐中。一套富有节奏感的动作,看上去挺有技术范。

  9月18日,记者走进常山县何家乡江源村的“定阳豆”共富工坊,七八个村民围坐一处,有说有笑剥着青豆。

  共富工坊的负责人蒋三朋站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村民轻松剥豆,打趣道:“别小看剥豆子,这也是项技术活,需要心灵手巧,你拿笔杆子的,还不一定剥得了豆子。”他说,这套技术也是村民们在20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个熟练工一天能剥20公斤青豆。

  蒋三朋做青豆生意已有21年。他向记者作了一番“科普”:青豆外面裹着的豆衣是好东西,但只有手剥才能完整地保留下来,而机器剥豆就没有了。“20多年我们一直坚持手剥豆,就靠这点,我们的青豆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后来注册了‘定阳豆’品牌,如今成了村民们在家门口挣钱的好路子。”

  “定阳豆”共富工坊下辖9个剥豆点,每天有四五百位村民剥豆。“今天上午给义乌市场发了2000公斤青豆,下午还要向杭州市场送3000公斤,每隔3天,湖南市场就要发5000公斤。”

  上午10点过,74岁的村民王金梅决定收工,回家做家务。过秤时显示,她剥了11.5公斤青豆、劳务费34.5元。因为是计件工资,多劳多得,来去自由,像村民江小英当天只剥了一个小时,临时有事要回家,挣了7块钱。“零碎的时间用起来,能挣一块是一块。”江小英说,今天挣少了。

  随着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蒋三朋在常山本地的种植基地逐年扩大,但到11月初,本地青豆就“下山”了。为确保一年四季有青豆,现在他又在海南、广东建起了种植基地,还按不同季节从全国各地收购青豆荚。蒋三朋说,他现在是“种全国、买全国、卖全国”。

  蒋三朋掰着手指向记者介绍现在何家乡的青豆产业发展情况:一级经销商有四五个,每人管10多个剥豆点,全县共有40多个剥豆点,解决了1500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每天有近3万公斤手剥青豆运往长三角地区,义乌市场90%的青豆出自何家……

  采访结束时,原本堆得高高的青豆荚,已被这群剥豆工“消灭”得只剩下薄薄一层,蒋三朋赶紧叫人“补货”。“剥得越快,豆子越新鲜,市场越欢迎,当然村民的收入也越高,大家都高兴。”蒋三朋乐呵呵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