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勇
现在每次骑过衢化花径路,我总要格外小心。路边的车位早就容不下那么多车,路面被挤得窄窄的,往来的车子又密,稍不留意就容易蹭到。这时我就会想起刚住进花径二期那会儿,这条路完全是另一副模样。
那时候,花径路两边的店面房大多空着,到了晚上,靠西面的路段更是静悄悄的。文昌路还没延伸到这边,西面是一片田地,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店面房出租都是东热西冷。那时住在花径二期的人上班只有两条路:要么绕远走衢黄公路,要么抄近路从花径一期小区穿过去。走的人多了,花径一期的邻居不满,把后门关上了。花径二期的住户不乐意了,提意见的人多,门便又开了——只是中间多了几根铁杆子,之后又换成了敦实的水泥球,宽窄刚好能过电动自行车,过不了汽车。
我对那些年的记忆,总绕不开家前面那幢楼的网吧。下了班我哪儿也不去,就泡在那里。网吧在现在赵一鸣店的楼上,店名我记不清了,只记得键盘敲得噼啪响,空调风裹着泡面味儿。那时的网吧大多集中在老生活区一带,所以这边生意一直不错。但随着家用电脑的普及,此后网吧的生意就差了。
网吧楼下是台球室,就是目前赵一鸣店的位置。它的右手边有间婴儿用品店,兼做小宝宝游泳的生意。老板当时开一辆银灰色本田奥德赛,车总停在店门口,在那会儿算得上挺扎眼的。马路对面有家打印店,玻璃上贴着“复印”“打字”的红色贴纸,价格公道,比生活区的店实惠。打印店边上不远是曾名声大噪的毛暴暴童装店:2010年11月底,微博上流传一张婴儿的照片,婴儿五官与赵薇非常相像,被许多网友认定是赵薇刚出生不久的女儿。该宝宝迅速走红,成为各大网站的热门人物,而这婴儿其实就是老板娘的小孩。间隔几间店面,有家修自行车的店,夫妻俩是农村出来的。他们勤劳肯干,抚养一儿一女,不仅买了这家店面,后来还在滨彩苑买了套新房。
现在卖隆江猪脚饭的沙县小吃,当时是小艾饭店。老板娘的真名没人知道,大家都叫她“小艾”。她人很和气,菜价也合理,附近的人常去那里吃。饭点时路过,能闻到炒菜的油烟香。老板娘还有个中老年人常有的习惯,爱管闲事。有次我一位朋友带女生去吃饭,她眼神不好,还站在边上笑眯眯地左看右看,对女孩说:“你最近瘦了啊,上次来的时候,没这么瘦的。”我那朋友听了大惊失色,赶紧让老板娘到厨房里忙。
东边现在瑞幸咖啡的位置,那会儿可比现在热闹。最早是家饭店,生意不算火;之后空了段时间,改成了银行,附近的老头老太喜欢去存款,因为可以送大米;再后来,就成了现在的瑞幸,成了有小资情调的小姐姐最爱去的地方。
花径一期后门有家早餐店,没什么特色品种,看上去生意也不理想,却能一直开着,挺神奇的。新华书店曾开在它边上,随后搬到了社区中心附近,这个位置现在是芭乐水果店。
花径路上最早的跆拳道馆是扬明武道馆,在花径二期大门的另一边,2006年时在如今新华书店的位置,楼上是早教中心,当前则成了阳光天使舞蹈。更早之前它在82号,跟一对教跳舞的夫妻合租,经常能看见练跆拳道的孩子和学跳舞的姑娘在门口碰面。教跆拳道的陆教练人很好,对来学习的学生,不仅管教学,有时还操心他们的生活。有的孩子和家长闹别扭出走,他还得到处找。武道馆楼上开着徐江书法馆,墨香顺着楼梯缝飘下来,楼上楼下,刚好一文一武。后来因为有人要开游戏机店,开价是陆教练房租的三倍,他只能搬到望江花苑继续教学。游戏机店被查以后,新华书店就搬到了而今这个位置。
花径路上最先开的茶楼,一家在锅圈店的隔壁,门面不大,不知道有没有换过老板;另一家是靠西边的八喜茶楼,在这条路上算得上阔气。那时候晚上站在外面,都能听见里面打麻将的声音。之后又陆续开了几家,近年来生意不好,又换成了其他店。
如今再走花径路,拉丁舞的音乐变成了汽车鸣笛,台球室换成了赵一鸣店……那些旧时光像埋在路边的种子,一踩过这条路,就悄悄冒出来:网吧里传出的流行歌曲、小艾饭店的菜香、飘着墨味的楼梯、还有整齐划一的跆拳道招数。
原来有些路,哪怕走得再久,也散不去藏在里面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