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红梅 通讯员 袁航
“在竹林里套种黄精,不会影响冬笋产量……”9月9日,吴柏林用微信回复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林业和竹业发展服务中心精深加工与企业服务工作组组长杨秋的求助。今年6月吴柏林完成兴文县三年竹产业技术支援工作,回龙游后还经常收到那边关于竹林管理的各种咨询。
吴柏林是龙游县林业水利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二级),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硕士生校外实践导师、竹子研究院兼职教授。他与竹结缘三十多年,曾到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宜宾市兴文县作技术支援,先后获得“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道德模范”“浙江省东西部扶贫协作突出贡献奖”“中国好人”等荣誉。
从油茶到毛竹的扎根之路
1986年,24岁的吴柏林从浙江农林大学(原浙江林学院)毕业,分配到原龙游林场工作。由于专业对口,刚工作就被委以重任,主持完成浙江省重点项目“部、省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参与浙江省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选育,选育出适合南方种植的油茶优良无性系浙林系17个,为浙江省油茶产业良种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年后,吴柏林调到龙游县原林业技术推广站工作。由于龙游的竹林面积远大于油茶面积,他便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竹林培育上,积极探索竹林生态培育,建立“笋竹两用林毛竹林”主要培育模式,提升竹林产出,实现林业增效、竹农增收,主持制订浙江省地方标准《笋竹两用毛竹林培育技术规程》,建立全国笋竹两用毛竹林培育示范中心。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一年365天,他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竹林里。“实践出真知,形成理论,并以理论指导实践。”他主持完成或参与完成“毛竹商品林高效栽培技术示范”“竹林生物肥产业化与高效经营技术推广”“浙江省林种树种结构调整支撑技术研究与示范”“龙游县竹笋标准化推广实施示范”等省市县级项目,获得各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十多项,并在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
从“水土不服”到“苦竹生金”
2018年,56岁的吴柏林作为首批东西部扶贫协作专业技术人才之一,赴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工作。为实地考察当地的林业现状和特点,他走遍叙永县25个乡镇,用脚步丈量乌蒙山。
叙永县竹林面积140多万亩,品种多,培育管理和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纯粹把我们浙江的这套模式搬过去是不行的。”吴柏林相告,叙永县海拔高,交通条件差,每次下乡坐车都要3个小时以上。“重种轻管,农民科学管理意识薄弱。”他发现这一普遍现象。
如何克服技术应用“水土不服”?吴柏林根据当地现状,自编《绵竹笋材两用林丰产培育技术》《苦竹早出丰产培育技术》《油茶丰产培育技术》等培训教材。通过现场指导、集中培训与赠送书籍等方式,为当地基层林技员、竹农、油茶种植大户开展技术应用现场教学,让文化水平不高的老农们也能听得懂、学得会。
叙永当地苦竹种植面积近4万亩,但竹笋产量低,吃起来有苦味,卖不起价钱。“龙叙两地所处纬度差不多,自然条件相似。龙游县多年来深耕竹笋产业,尤其是雷竹覆盖技术已比较成熟,我就想把它应用到苦竹种植上来。”吴柏林说。
在龙游,雷竹覆盖的是砻糠和稻草。一次,吴柏林在叙永下乡时发现,有个村民堆了一堆竹屑。“手伸进去后,发现里面会发热。”他当即决定用竹屑代替砻糠和稻草作为覆盖材料。经试验,苦竹出笋期从31天延长到82天。原来亩产量二三百公斤,覆盖后增长到812公斤。而且采用覆盖技术后,竹笋都在覆盖物里生长,晒不到太阳,所以苦味大大减少,甚至还有一丝甜味,最高价卖到100元/公斤,亩均收益17386元。
苦竹“丰产培育试验”的成功,让吴柏林在叙永县声名远扬。在他的提议下,龙游与叙永两地联合组建“竹产业专家工作站”。他带领工作站9名专技人员,开展共同试验、撰写试验论文,并和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开展科研合作活动。
吴柏林扎扎实实地“立竹”助农,赢得了叙永县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同,2020年被泸州市评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先进个人,并被聘为四川省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现代竹林培育特聘专家。
奔赴又一个“三年之约”
2023年2月, 应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县委县政府之邀,吴柏林前往指导竹产业生产,续写东西部协作的“竹林情缘”,奔赴又一个“三年之约”。
兴文县僰王山镇境内楠竹资源丰富,每年3月和4月是春笋采收季。如何采笋、留笋,确保来年竹笋产量不减?为帮助竹农更加科学地采挖春笋,吴柏林在僰王山镇境内楠竹基地,拿起锄头为竹农们示范采笋技能,“定时、定量、定点,这是留养新竹的关键。”他告诉记者,“清明节前后一个星期是产笋盛期,要抓住关键时期采挖春笋并留养新竹,挖笋还要注意留养新竹的大小和密度要适当,以确保竹笋产量更高,质量更好。”
竹农们在吴柏林的指导下,采笋技能提高。吴柏林说:“后来有一位竹农特意跑来感谢我,说以前他都是凭经验挖笋,经过培训,学到了很多专业的竹林管护和实用挖笋技巧。”
兴文县共有竹林面积55万亩,涵盖近30种常见竹类。如何实施竹林分类经营、定向培育,提高农户科学管理意识,实现竹林丰产增收,是他面临的又一个课题。为充分利用丰富的竹林资源,他跑遍该县12个乡镇,把龙游竹林林下灵芝种植技术在兴文县推广应用,尝试林下种植灵芝,开启致富路。
今年5月,在兴文县僰王山镇博望村的灵芝种植基地里,吴柏林指导农户种植灵芝。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伞伞”,其实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每亩地种植200个灵芝菌棒,就能收获约10公斤孢子粉,带来近1万元产值。
君子当如竹,直立天地间。从浙江龙游到四川叙永、兴文,吴柏林用奉献担当、无怨无悔的实际行动,以林业人的质朴坚守大山,以科技人的执着攻坚克难,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打开了更多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