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衢州日报

常山“家门口就业”拓增收渠道

日期:09-17
字号:
版面:03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 (记者 吴婧涵 报道组 葛锦熙 通讯员 周志亮) 日前,在常山县球川镇的浙江合欢鞋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在裁剪、缝纫、上底等岗位上忙碌作业。“以前在温州做鞋,现在回来工作,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心里特别踏实。”员工徐小明一边熟练地操作机器,一边笑着说。该公司总经理李卫东介绍,工厂员工基本来自本地,月工资最低4000元,高的可达8000余元。

  近年来,常山县妇联通过开展技能强基、跨域协作、产业孵化、品牌培育和安全防范五大专项行动,积极引导来料加工点实现企业化、集聚化发展,推动产业形态从分散布局转向集群发展、从手工生产迈向机械制造。1月至8月,全县来料加工点累计发放加工费2.53亿元,帮助越来越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衔接资金项目也在为百姓增收提供坚实支撑。据统计,目前常山县已拨付各类衔接资金1892.57万元。

  眼下依然是西甜瓜上市季节,在东案乡田蓬村红翔家庭农场,村民们忙着采摘、装车,这些瓜果因品质优良已成为当地的“明星产品”。去年,该村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利用省级衔接资金新建30亩大棚,推广“稻—瓜—菌”轮作模式,不仅拓宽了用工渠道,也有效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增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雨章介绍,仅羊肚菌种植就发放务工报酬近6万元,加上水稻等作物,全年累计发放约50万元。

  “除此之外,常山还通过实施‘共富大棚’项目、开展‘庭院经济1+1’活动、培育农创客等多项举措,持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常山县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