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衢州日报

90后硕士跨界成“兴农人”

日期:09-16
字号:
版面:05版:农家报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林敏 文/摄 通讯员 张丽莹

  9月9日,衢江区湖南镇湖南村的连片葡萄基地里,串串紫红色的葡萄挂满藤蔓,工人们穿梭其间采收。“我们等葡萄完全成熟才摘,是为了锁住足够的甜度。葡萄采后冷藏一晚,再分批酿酒,今年预计能酿出25000斤酒。”浙江怡情谷(归真福地)康养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宇惟蹲在田埂上,捏着刚摘的葡萄对记者说。

  这片占地70亩的有机葡萄园,是郑宇惟父亲郑樟雄经营17年的心血,种着巨玫瑰、梅洛等5个葡萄品种,除少量供游客鲜食之外,绝大多数用于酿酒。

  郑宇惟硕士毕业于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后在上海做了5年文艺工作。2023年,她带着艺术设计素养、品牌运营经验和对乡村的热爱回乡,不仅为父亲的葡萄酒事业注入新活力,更勾勒出一幅“农业+康养+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蓝图,正从“新农人”蜕变成“兴农人”。

  跨界破局, 让衢产葡萄酒走出“深闺”

  “目前主推的两款葡萄酒,都是我父亲酿的。左边这款‘福酒’属于高度酒,主要面向中年男性群体;右边这款‘恬月’是红酒,口感清新,更受年轻女性喜爱。”在湖南村的产品展示厅内,郑宇惟指着展柜上两款包装风格迥异的酒品介绍道。

  郑樟雄是个“爱折腾”的实干家,他曾在乡镇教了9年化学课,后来研发的卤味“不老神”成衢州名片。2008年,他归隐家乡,养土种葡萄、钻研酿酒技艺。但因未做品牌推广,好酒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只在小圈子内流传。

  2023年回乡后,郑宇惟首先做的就是梳理产品定位、挖掘品牌故事、启动市场化运营。“衢州不是传统葡萄酒产区,父亲也非知名酿酒师,但我们的酒‘无明显涩感’,特别契合喜欢黄酒、白酒的国人味蕾。我们主打‘用心酿好喝的酒’,让消费者凭口感判断品质。”她说。

  从艺术设计领域跨界到农业经营行业,对郑宇惟来说是“从零开始”的挑战。为系统掌握葡萄酒知识,她报名参加各类行业展会,还考取了WSET(葡萄酒及烈酒教育基金会)第二级葡萄酒认证专家资质;为了搭建销售体系,她组建年轻团队,将艺术审美与市场洞察力融入品牌建设;法务、财务、项目申报……这些此前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她都一点点啃下来。“一年内学到的知识,比过去5年职场积累的还要多。”郑宇惟坦言。

  父女两代人之间的理念差异,也是一道难题。“那段时间,我们几乎天天争吵,很难达成共识。”郑宇惟举例说,在品牌形象塑造与产品设计上,她父亲更倾向传统、质朴的风格,而她希望融入现代美学与国际视野,让品牌更贴近年轻消费群体。经过多次沟通、妥协与调整,郑宇惟找到了办法:差异化定位,既保留传统元素,又加入现代设计。

  品牌完善的同时,微信小程序等线上渠道同步搭建,衢产葡萄酒开始走向全国。今年5月,由郑宇惟主导设计运营的“不老神×归真福地”体验店在衢州古城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开业,店内精心陈列的葡萄酒与试喝活动,又为游客了解衢州本土佳酿提供了新渠道。

  多元赋能,

  让乡村成为“诗和远方”

  被问起回乡原因,郑宇惟笑称:“除了父亲的召唤,更多是心底对乡村的偏爱。不论在外读书,还是回国工作,我都很爱往农村跑,我一直觉得,和自然互动能找回生命本源的能量。湖南镇也是我出生的地方,小时候求学错过不少童年时光,来到这儿之后,累了就去小溪抓虾捡石头、去葡萄园漫步、去山林徒步,既弥补了童年遗憾,也治愈了我。”

  不过,刚回衢州时,郑宇惟也怕乡村社交圈窄,精神需求难满足。最初,她保持着上海、衢州两地跑的状态,是跟着镇里年轻干部共事、与淳朴农民打交道的过程,让她逐渐变得谦卑,心也安定了下来,慢慢地融入乡村。如今,她大部分时间待在村里。

  这份对乡村的归属感,让郑宇惟的梦想不再局限于葡萄酒事业。她与父亲共同规划建设了占地590亩,集有机种植、酿造、康养于一体的“不老神中华药膳产业园”,这不仅是对父辈“健康养生”理念的延续,更是她为乡村发展设计的“新蓝图”。

  在产业园里,郑宇惟打造了多元的乡村体验场景。民宿“醉·氧别院”被规划为宠物友好型和艺术驻留空间,11间客房的布置、服务流程的制定、工作人员的招聘培训,她都亲力亲为。“初期,我们主要靠微信群获客,没想到口碑传播很快,很多游客来了之后都成了回头客。”郑宇惟说。

  “醉·氧别院”旁,荟语度假酒店正在建设中。郑宇惟想通过精细化运营,把这里打造成人们的心安之所。“我们的定位是康养酒店,未来这里会建中草药观赏基地,结合中医元素推出药浴、药膳、药茶、药酒等服务,现在已经和科研机构合作推进产品研发了。”

  为了让更多人走进乡村,郑宇惟还联合湖南镇政府策划了一系列特色活动。1月份,“年味游园会”热闹开场,市集、童年游戏、葡萄园套鸭等10个打卡项目,吸引了近千人参与;春天,面向亲子家庭的自然教育活动在山间的桃花林举办,40组家庭一起徒步,研究植物,在亲近自然的同时,也让“归真福地”被更多人熟知。

  “边上就是‘三险峦古道’,我喜欢徒步,特别期待山脊线打通,把这里打造成徒步爱好者的聚集地。”郑宇惟说,“三险峦古道”高、中、低三个难度路线在设计中,适配亲子、户外爱好者等不同人群,沿途桃林、银杏四季风景不同,“我们在小红书分享路线攻略,已有不少外地徒步爱好者专门来打卡。”

  当然,乡村创业的路上,挑战依然存在:年轻员工流动性大,郑宇惟就探索更灵活的用工机制,为员工提供培训和成长空间;交通不便难引外地客源,她通过线上宣传、特色活动提升知名度,积累口碑。“越扎根乡村,就越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这里多做些事,让周边的村民也能受益。”她说,等到2026年荟语度假酒店全面落成,预计每年能吸引游客20万人次,带动周边4个村庄增收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