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衢州日报

衢州破解异地民生“法”事难题

日期:09-16
字号:
版面:03版:民生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陈霞 文/摄 通讯员 程思敏

  

  “异地办事跑断腿、法律求助无门路”的困境,在浙皖闽赣四省交界区域的衢州逐渐成为历史。随着四省边际中心法务区的挂牌运行、省际法律援助共同体的携手共建、公证与仲裁服务的便民升级,一道道法治“便民桥”横跨省界、连通民心,让越来越多群众感受到“办事只用跑一次、家门口办好事、跨省事省心办”的法治温度。

  法务区“一站式”服务: 化解民生难题“不用跑”

  “现在办公证,在政务服务中心三楼咨询、受理、出证全搞定,太方便了!”近日,在衢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四省边际中心法务区核心平台,刚办完遗嘱公证的82岁市民周大爷连连称赞。

  这个占地约4000平方米的四省边际中心法务区核心平台,如今已成为衢州人解决法律需求的“第一站”。该平台整合了法院、公安、司法等9个部门,公证、仲裁、鉴定等机构,以及商会、协会、银行等组织,并将58家律所、612名专职律师的服务资源“打包”,实现了50余项法治服务业务的“一站式”办理。

  “不仅是服务的集中,更是需求的精准对接。”市营商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创新性推出商事解纷、预防性合规、涉外法律服务等7个“一类事”服务包,每个服务包都包含“一张清单、一个牵头部门、一套协作机制和N个服务套餐”。以商事解纷为例,群众只需对接商事调解区,就能享受从调解到裁决执行的全流程服务,无需在多个部门间辗转。

  这样的“便捷”,在今年6月张先生的维权案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当时,张先生因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前来寻求帮助。法律咨询窗口的值班律师发现合同约定需通过仲裁解决后,立即将其引导至仲裁窗口,当天就完成了案件受理。考虑到双方有调解意愿,仲裁办案人员组织线下调解,促成和解,并依政策免除35%仲裁费。张先生感慨:“原本以为要耗上几个月,没想到几天就解决了大问题。”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衢州仲裁委员会依托法务区平台已受理线下案件223件、线上案件22896件。通过开辟“立、审、裁”特殊通道、秉持全程调解理念,调解结案率达75%,平均审理周期大幅缩短,切实为群众节约了时间和经济成本。

  省际法援共同体:跨省维权“不折腾”

  “要是没有四省协作,我们5个人的工资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回忆起2024年夏天的维权经历,安徽籍务工人员老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当时,他和4名老乡受一位包工头老乡召集,到衢州市柯城区其承揽的家装工地上打零工。项目完工后该老乡却拒不支付劳务报酬。因双方当事人都是外地人,纠纷不属于本地管辖,他们一度陷入“跨省维权无门”的困境。

  转机来自衢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的主动对接。了解情况后,法援中心立即启动省际协作机制,安排律师为5人代拟起诉状,并协助他们向安徽的法院提起诉讼,最终成功追回工资。“原本以为要在两省之间来回跑,没想到衢州的法援帮我们把大部分事都办了,省了时间也省了路费。”老李说。

  这样的“跨省便利”,如今已成为浙皖闽赣四省群众的“常态福利”。2025年4月10日,首届浙皖闽赣四省边际法律援助协作交流活动在江山举行,衢州、黄山、南平、上饶四市共同签订《四省边际法律援助协作协议》,发布《工作操作指南》,正式构建起“法援惠民生”省际共同体。

  “四省山水相连、人员流动频繁,跨省法律援助需求逐年增加。”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江山-广丰”战略合作已积累了省际协作经验,如今四市联动将协作范围扩大到协同平台建设、联合宣传、协同流转、联动解纷等多个领域。依托“浙里办”“皖事通”等线上平台,群众跨省申请法律援助时,资料可高效流转;线下则能通过实体平台就近求助,未来还将打造“一站式”服务枢纽,提供“咨询+调解+援助”全链条服务。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25年以来,衢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已接待群众来电来访咨询21403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507件,为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或取得利益6216万元。其中,跨省协作案件占比达15%,帮助像老李这样的跨省务工人员、婚姻家庭纠纷当事人等群体,解决了“异地维权成本高、周期长”的难题。

  浙江省法律援助中心相关负责人评价:“这一机制以法治‘软联通’促进了区域‘硬协同’,真正让‘法援惠民生’跨越省界。”

  特殊群体“定制服务”:法治温情“送上门”

  “谢谢你们专门跑一趟,帮我办好了遗嘱公证,解决了我放心不下的一件大事,还没花一分钱。”前段时间,衢州市信安公证处的公证员来到柯城区某养老院,为91岁的吴奶奶办理遗嘱公证。

  针对老年人、残疾人、孕妇、现役军人等特殊群体,衢州公证机构推出了“定制化”便民服务。公证员在办理传统业务时,不仅为老年人办理意定监护、遗赠扶养协议、遗嘱等公证,还参与家庭纠纷调解;对于行动不便者,无论距离远近、天气好坏,都会上门服务。费用方面,70周岁以上老年人首次办理遗嘱公证减半收费,80周岁以上则全额免费。截至目前,全市公证机构已为超300人次老年人提供遗嘱公证服务,其中80周岁以上占比达55%,占比较去年提升了20个百分点。

  “不仅要‘办得了’,还要‘办得快、办得暖’。”衢州市信安公证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上门服务,公证处还开辟“绿色通道”,特殊群体可优先受理、审批、出证;实行7×24小时预约受理,节假日也能随约随办;对继承公证,主动上门调查核实,推广“绿色继承”;材料齐全时,15个工作日的事项可缩短至1-5天,紧急情况还能免费加急。

  2023年以来,信安公证处更是将便民措施细化为14项“硬规定”:容缺受理让群众“不用来回跑”,免费代拟法律文书以减轻负担,免费邮寄服务解决“领证难”,实施20%至50%的公证费减免惠及特困群体,办证大厅配备了饮水机、轮椅、医药箱等设施,体现“细节里的温暖”。

  从“法律服务”到“法治生态”:衢州书写边际治理新答卷

  从四省边际中心法务区“一核两区”布局的稳步推进,到省际法律援助共同体的深度协作;从仲裁服务的“快立快审快结”,到公证机构特殊群体的专项服务,衢州正以“法治为民”为核心,构建起覆盖全人群、全流程、全区域的法律服务生态。

  根据规划,到2025年底,四省边际中心法务区将集聚法律服务机构15家以上、泛法律服务机构5家以上;到2027年,依托高铁片区建成法律服务生态圈;到2030年,成为四省边际法律服务高端平台。智慧新城管委会也已明确,将从组织保障、政策支持、空间拓展等方面发力,吸引更多优质法务资源入驻。

  “法务服务的升级,最终要落在群众的‘获得感’上。”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江建新表示,无论是解决务工人员工资拖欠问题,还是帮助老年人妥善规划遗产安排,无论是为企业提供合规服务,还是为跨省群众打通维权通道,衢州的法治建设始终以“人民需求”为导向。未来,随着四省边际中心法务区的不断完善、省际协作机制的持续深化,将有更多群众享受到“家门口办好事、跨省事省心办”的便利,衢州也将持续书写四省边际法治建设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