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徐则臣海淀开讲 揭秘“故事的力量”
日期:09-15
9月6日,北京海淀小剧场迎来一场文学盛事。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人民文学》主编徐则臣做客“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以《故事的力量》为题,与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讲师樊迎春展开精彩对话。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人物,徐则臣凭借《北上》《耶路撒冷》《跑步穿过中关村》等广受赞誉的作品,深刻描摹了中国社会变迁与普通人的命运图景。其作品被译介至二十多个国家,是“中国故事”走向世界的重要声音。讲座中,他结合自身创作实践,深入剖析“故事”作为人类理解世界的核心路径,提出“故事结束处,正是小说表达的开始”的独到见解,并通过对《如果大雪封门》《北上》等作品的精妙解析,阐释文学如何借由细节洞察抵达普遍人性深处。
助讲嘉宾樊迎春则从学术批评视角出发,结合其专著《历史之思与心灵之困》,深度解读了徐则臣作品中“运河叙事”与“城市书写”所蕴含的深层文化逻辑。对话环节,徐则臣进一步探讨了地域写作的全球价值,重申“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理念,并寄语青年写作者秉持“长期主义”,呼吁社会建立更宽容的容错机制,助力其在探索中稳步成长。
活动现场互动踊跃,徐则臣就文学创作与史料运用、投稿建议、日常生活与创作状态等话题,与听众进行了坦诚而深入的交流。
据文海艺淀微信公众号